千古孝思绝作《诗经·蓼莪》云:“蓼蓼者莪,匪義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全诗用感人肺腑的语言诉说了父母抚养儿女的辛劳,以及对儿女无私的付出和爱,而父母的恩德就象广周无边的天,没有能报答完的时候。而等我们意识到要孝亲报恩之时,“子欲养而亲不在”,让人遗憾终生。要想行孝,必须思孝。究竟何为“孝”?世有善于尽孝之人,对父母竭尽至诚;也有不孝之辈,令父母寒心失望。孝与不孝,昭然分明。
周济摆摊老人正逢冬日,寒风凛冽。一位近九旬的老太太,每天都出来摆个小摊,卖一些一两块钱的小东西。每次看见这个老太太,我总会联想起我的父母。我的父母比她小几岁,五六十岁就退休在家,安度晚年。在和她的聊天之中才知道,老太太的丈夫已经去世好多年了,她有儿有女,而且儿女们经济条件都不错,为什么做儿女的会如此狠心让高龄的老母亲在寒风中摆摊呢?
我和老太太缘分颇深,每一次逛街遇到她,都会往她手里塞点钱,我明知道这点绵薄之资帮不上她什么忙,但是我愿做一个雪中送炭的人,即使有时她没出来摆雄,我也会委托她的邻居转交给她一点钱物。
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们的明天就是老人的今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切男子皆为我父,一切女子皆为我母”,善待老人如自己的父母。老太太很感激我,我不图她任何回报,如果说做好人好事是为自己积功德、图回报的话,那么我真的是毫无功德可言。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背老母上下楼这件事差不多过去快四十年了,那时我还是七八岁的孩童,但一位邻居叔叔的孝亲善举仍记忆犹新,每当我回想起时,就感觉他一定是使者。叔叔个子瘦高、面容英俊,他老母亲大概七八十岁,身体不太好,医院。医院,叔叔就背着老母亲上下楼,他家住三楼,人很瘦,而且人到中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天热时,常常累得满头大汗,但他从不叫苦,无论严寒暑热,他都背着母亲,就这样上上下下。叔叔还给年迈的母亲做好吃的,照顾她无微不至。
对叔叔这份赤诚的孝心,众邻居无不伸出大拇指赞叹,还在教育自家孩子时,都会以这个叔叔为榜样!而当这个叔叔生活有困难时,大家都伸出友爱之手去帮助他。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自然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亲邻好友,感得很多善缘来相助!不孝儿现世报我本家的一个舅舅,老母亲年纪大了,摔了一跤,卧床不起。这时正需要他这个做儿子的尽孝道,他不仅一天都不尽孝,还因老母亲的房子给了弟弟心生恨意。他的几个姐妹没有办法,只好轮流去照顾瘫痪的母亲。这一轮流就是十几年,有时她们累得扛不住的时候,希望他这个做儿子的也能搭把手。他却说出一番无情无义的话:“你们愿意干我才不管,如果房子给我,我就雇人伺候。”亲戚们都说,当年他母亲因重男轻女,生下他时,知道是个男孩高兴得抱着他亲。小羊都晓跪乳之恩,乌鸦都懂反哺之情,舅舅却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太让人心寒了。
凡事有因必有果,十年前,舅舅突然暴瘦,到医院一查,已是癌症晚期。很快,在癌细胞扩散下,一米八几个头的他已经瘦成皮包骨。由于肿瘤压迫嗓子,他不仅一句话也不能说了,连一滴水都不能进了,每天只能靠葡萄糖输液维持生命,整个人低着头像受刑一样,看了让人不忍直视。这时候花多少钱也治不好,他儿子带着他四处寻医就诊,大夫一看片子都无奈地摇头叹息。这就是报应!这个时候悔恨已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后被活活饿死了。住院时,他想起年前去世的母亲临终前的话:“妈这辈子不容易,希望你能到坟上看看妈妈,给妈妈好好整理整理。”
舅舅懊悔自己对母亲没有尽孝,可是所谓脚上的泡都是自己起的,这事怨谁呢?《孝经》云:“五刑之属三干,而罪莫大于不孝。”舅舅最后不得善终,可以说是一个不孝顺父母的报应吧。
孝亲福泽后辈李道好家风,代代永相传。我们家的好家风来自我大伯。作为家中唯一的长男,大伯从小就知道生活的不容易,为了养活一家人,他卖糖葫芦;为了省钱,他夜晚走一百多里的夜路,当时年仅十二岁,旅店老板吓唬他,叫他住店,说晚上有坏人,他说自己胆子大不害怕,继续前行。
童年生活的坎坷让大伯更富有韧劲与担当,参加工作以后,不仅用微薄的工资养活年迈的父母,还供养两个弟弟上大学,而且好几个亲戚在学业方面都得到过他的帮助。大伯孝敬长辈更是没话说,我爷爷六十岁得癌症时排便因难,他就用手为父亲抠大便。当时大伯的奶奶还活着,他拿出微薄的工资,给奶奶买了一件大皮袄,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我这辈子得了孙子的记挂了”。
德善千秋,福泽后辈。大伯的言传身教,他的四个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大伯的第三个儿子高中毕业时,在家里伺候瘫痪的奶奶,为老人洗屎洗尿,不嫌脏不嫌累,周围的邻居无不称扬赞叹。后来三哥当上了邮电局的局长,找了一个贤惠美丽的妻子,家庭幸福美满。大伯其余几个儿子有当教师的,有当厂长的,在单位都干得很出色。四个儿子各自成家立业,又培养出了四个大学生,且都聪慧优秀。这使我相信,福禄皆由“孝”字得。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最高层次的慈悲。真正的行孝不仅要尽力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还要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关怀与尊重。平日我们要让父母感到社会与家庭都需要他们,他们是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像一些儿女说的,老了即意味着是一个废人了,要让他们安乐地走完这一生。儿女要尽量减少父母的遗憾。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如同天使般陪着儿女经历风雨,风雨兼程地把我们拉扯成人,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古人有句话说得好:“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照顾父母的起居。如果子女出远门,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此时儿女应懂得父母的心思,告知父母自己的去向,让父母放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