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殷权论语讲义学而第一篇有子曰

汤殷权《论语》讲义(原创)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翻译:有子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很孝弟,但是他好犯上,这样的情况是很少的;不好犯上但是好作乱,这样的情况是没有的。君子致力于追求根本,抓住了根本,其所求之道就能产生。孝弟就是为仁(为人)的根本。”

我们一一来看解读:

一、有子:名若,孔子弟子。

二、孝弟:孝是孝敬、孝顺,指对父母;“弟di”通“悌ti”,是懂得长幼之序,恭敬、恭顺兄长。

三、犯上作乱:成语,出处于此。上:凡辈分比自己高、年龄比自己大、地位比自己高的人,都属于上;犯上:违背和冒犯在上之人。“犯”字要想得细,少有触忤即是犯。“犯上”是小不顺,最易失脚,所以要着重看。作乱:是大不顺。

四、务:致力于,把思想和精力都用在某地方。

五、本与末:本:本意是“树根”,树梢称为“末”,本与末相对,比喻事物的根源。所以,本坏则全体都要枯萎了,本立则全体都活了,不是渐渐生出来。就像栽树一样,所以说“本立道生”。

六、孝弟是为仁之本。“为仁”的为,是动词,是“行”、“做”的意思。首先要做到孝弟,这是行仁、修养仁德的根本所在。另有把“仁”解释为“人”,“为仁”就是“为人”,亦通。

《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古语云“取忠臣于孝子之门”,《论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子规》云“首孝弟,次谨信”等等,所以“首孝弟”是中华几千年的孝道文化。

七、另一种断句:一般断句是“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另有这样断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这两种断句,其文意无甚差异。所以在这里,如何断句就不是关键问题了。(在其他地方,如果由于断句不同,引起文意变化的,那就需要仔细琢磨了。)

八、在《学而第一》篇的第二章就讲“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首先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为学要先务本,先立本。其次告诉我们,孝弟是为仁(为人)之本。凡为学之人,必须抓住根本,抓住孝弟这个根本,才能学有所成,否则将学无所成。

换句话说就是:学《论语》就是学习“仁义礼智信”的,学习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学习能够实行“仁政”、“德政”的佐王之才的,而所有这些学问的根本,都在于“孝弟”。

(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