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系列龙眠山人李公麟宋神与

1.《摹唐代卢鸿草堂十志图》

▲宋李公麟《摹唐代卢鸿草堂十志图》

纵30.3厘米横.2厘米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李公麟《摹唐代卢鸿草堂十志图》卷,在构图、风格与笔墨各方面有紧密的关联,两作皆是将人物比例缩小,置于较为合理的自然空间,而画中山水树石的表现手法也较符合宋(或金)朝的时代风格,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李公麟在临摹卢鸿原本之后衍生的另一种面貌。

2.《为霖图》

▲宋李公麟《为霖图》

纵.5厘米横42.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一幅祈雨图。一位道士装扮的仙人乘龙由天而降,上方并有风雷云雨诸神伴随,下方两人一虎虔诚祈雨。

3.《毛女图》

▲宋李公麟《毛女图》

纵.4厘米横81.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毛女是中国神话中的毛女,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仙女,字玉姜,形体生毛,在华阴山中。自言秦始皇宫中人,秦亡入山。食松叶,遂不饥寒。身轻如飞。出自《列仙传》。此幅绘两位毛女,不知何意,或是毛女的两种状态,一采仙药,一服食仙药后成仙乘鹿奔浪而去。旧托名李公麟,而画风不类。

4.《孝经图》

▲宋李公麟《孝经图》

纵21.7厘米横.9厘米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孝经图》是以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为蓝本绘制而成的图文并茂之作。如画作以诸侯驾乘马车行于百姓之间,劝诫诸侯“在上不骄”“制节谨度”;以卿大夫向天子行礼,表达“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之意;以贵族周旋酬酢、民众揖让从容之态,表现“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之意。全卷以生动的视觉形象阐述《孝经》之复杂义理,在经典著作的传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免胄图》

纵32.3厘米横.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宗永泰元年(),回纥等部率大军入侵,郭子仪奉诏守泾阳,寡不敌众。回纥闻公名欲求见,子仪除去盔甲,领数十骑直入敌阵,见其大酋。回纥感其忠诚英勇,舍兵下马礼拜。此卷即以白描法画此故实。画中郭子仪俯身援手,以礼相见,体现从容大度一代名将的风范。此作衣纹线条流畅,颇具文人清逸之趣。

6.《华严经变图》

▲宋李公麟《华严经变图》

纵34.6厘米横厘米大英博物馆藏

“华严”之意为:“华”即成就万德圆备之果体的因行替喻,故开演因位之万行,以“严”饰佛果之深义,则称为佛华严,“经”则为能诠之言教。《华严经》是如来成佛后第二七日,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上位菩萨所宣说之自内证法门,此一华严经教乃教法中之根本法,内容记述佛陀之因行果德,开显出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7.《蜀川图》

▲宋李公麟《蜀川图》

纵32.3厘米横.1厘米弗利尔美术馆藏

《蜀川图卷》又称《蜀川胜概图》,长卷绘宋代川峡四路(今四川、重庆)的著名山岳、河流、城池风貌,且对宋代的地理名称有详细标注。

“全卷笔墨简概,意境疏远,确为古代山水画的上乘作品”,“应该是全景式的写实山水到米式云烟的过渡作品”。

8.《丽人行图》

▲宋李公麟《丽人行图》

纵33.4厘米横.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绘秦、韩、虢三夫人春游长安水畔的情景。该画设色明艳,清雅丰美,人物与马匹均形神俱备,大有晚唐遗风。

此画与宋徽宗《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人物及构图非常相像,有专家认为此幅更接近于张萱原作本意,并完美地表现了杜甫的诗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