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膺撰稿党建好故事创作编辑研究中心(数字化中心)蒋鑫富年2月9日组稿
六朝钱塘江流域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文学艺术繁荣发展,隋唐时期更为有利的历史条件使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大量北人南迁,人物荟萃,中外和民族文化交流强化,经济、文化重心进一步南移,形成了独具优势的文化生态圈。其主要表现是文学艺术形式多样,涉及内容广泛,诗歌等方面成就突出。
据《全隋诗》《全唐诗》《全唐诗逸》《全唐诗外编》《全唐诗补编》《全隋文》《全隋文补遗》《全唐文》《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全唐文补编》《全唐文补遗》《唐才子传》以及《隋书》《旧唐书》《新唐书》不完全统计,隋唐时期钱塘江流域籍文学人物有40多位。其中隋代有许善心、姚察、姚最、孙过庭等,初唐有姚思廉、褚亮、褚遂良、许敬宗、朱君绪,盛唐有褚无量、褚庭诲、褚琇、贺知章、释玄览、许远、许玫、金昌绪、赵崇、吴巩等,中唐有范灯、朱冲和、章八元、皇甫湜、马异、奚贾、孙頠等,晚唐有徐凝、方干、李频、施肩吾、周朴、喻坦之、翁洮、翁衡、章孝标、章碣、崔涂、许彬(琳、郴)、郑巢、马湘、罗邺、袁不约、何希光、罗万象、皇甫松、陈珏、释洪寿等。他们有的生活并创作于本地,有的则长期寓居他乡。
贺知章草书《孝经》(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
隋唐时期的钱塘江流域较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家是永兴人贺知章(—年)。贺知章,字季真。贺知章在唐代享有盛名,与包融、张旭、张若虚一起被称为“吴中四士”。他与李白、杜甫、张九龄、陈子昂等一样对盛唐诗风的开创发挥了巨大作用。贺知章为武则天证圣元年(年)状元,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寺博士。又入丽正殿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后历任太常寺少卿、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太子侍读、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等职。86岁自请还乡出家。卒赠礼部尚书。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有“金龟换酒”之豪气。称赏李白为“谪仙”,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杜甫以《饮中八仙歌》咏之。也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为“仙宗十友”。
《全唐诗》卷一一二存诗1卷,收诗19首又2句。《全唐文》卷三仅收文2篇,陆心源辑《唐文拾遗》据《汝帖》和《宝真斋法书赞》录短简4则。今人陈尚君《新编贺知章集》将诗增辑为23首,又增录墓志碑文12篇。陈子昂针对远自齐梁、近自初唐“上官(仪)体”到“沈(佺期)宋(之问)体”以来影响颇大的绮丽纤巧诗风进行纠偏,大力倡导诗文革新。
贺知章顺应并支持陈子昂的主张,推动和促进诗风向盛唐的宏阔变革。陈子昂的功绩在“破”,尤其是在新思想、新理论的倡导上;贺知章的功绩在“立”,特别是在创作实践上。
贺知章开盛唐高适、岑参等边塞诗风先河。其《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诗云:“荒境尽怀忠,梯航已自通。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又《送人之军》诗云:“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前者虽是应景的应制诗,也写得别具真情和气势。后者还是格调昂扬新异的离别诗,对杜甫“三吏三别”等诗有较大影响。
杜甫《新婚别》诗“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安吏》诗“收汝泪纵横”“仆射如父兄”等当受其启发。此后许多离别诗不论是题材内容、情节结构、章法布局,还是表现手法、遣词造句、诗歌格调等,都有对贺知章诗继承、借鉴、仿效、化用的痕迹。
贺知章还开“宫怨诗”风气之先。其《望人家桃李花》诗云:“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苑中珍木原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千年万年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大胆表达了对自由和爱情的强烈渴望,并含蓄讽刺了宫廷生活。贺知章特别擅长描写田园风情。其《题袁氏别业》诗云:“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又《采莲曲》诗云:“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追求情景交融,表达清新自然,对杜甫、李白尤其是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都有影响。
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中的“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情景与前者十分相似。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追求的是后者的清峻脱俗。贺知章同样极善咏物。其《咏柳》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如神来之笔。在它的启发下,后来涌现出许多咏柳诗。如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雍裕之《江边柳》、白居易《杨柳枝词》、郑谷《柳》等。贺知章的思乡诗脍炙人口。
其《回乡偶书》(二首)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构思别出心裁,结构流转自如,语言质朴无华,句意含蓄隽永,情感真挚深沉,人物生动形象,格调明朗旷达,诗境浑然天成。陈尚君《新编贺知章集》新辑录的墓志碑文反映了贺知章的作文面貌。墓志碑文在写作上有一定程式,且须溢美虚饰,贺知章所作却往往寄托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如《唐故朝议大夫、给事中、上柱国戴府君墓志铭》,着重记述戴令言傲兀的个性和追求自由的理想,刻画出一个有独特精神世界的不凡人物,明确表达自己的好恶。而《大唐故中散大夫、尚书、比部郎中郑公墓志铭》写郑绩藏书万卷、勤于学问,且奋力著述,也隐含价值取向。纪念许临、封祯、杨执一的《唐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曹州诸军事、曹州刺史、上柱国、颍川县开国男许公墓志铭》《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行大理少卿、上柱国、渤海县开国公封□□□□》《大唐故金紫光禄大夫、行鄜州刺史、赠户部尚书、上柱国、河东忠公杨府君墓志铭》3篇墓志也多具思想性。因是墓志碑文,贺知章未完全摒弃骈俪文风,但骈散兼行,叙事明快晓畅,明显有转变文风的意识。
《新唐书》卷一九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一·隐逸》云,贺知章又“善草隶,好事者具笔砚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世传以为宝”。窦臮《述书赋》卷下云“湖山降祉,狂客风流。落笔精绝,芳词寡俦。如春林之绚采,实一望而写忧。”言贺知章文思敏捷。窦蒙注则曰:“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唯命。问有几纸?报十纸,纸尽语亦尽。二十纸、三十纸,纸尽语亦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又《册府元龟》卷八六一《总录部·笔札》载:“知章始与旭游于人间。每见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人之张索不如也。然旭稍过于知章。”以为贺知章作草书可与张旭相比。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寺》则云:“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可见其书法艺术水平相当高。可惜传世书法作品很少,仅见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草书《孝经》。草书《孝经》略取隶意,气格高古。全卷纵笔如飞,有晋人流润飞扬的风姿。
唐代杭州籍另一位较重要的诗人是余杭人金昌绪。金昌绪生平不详,仅存诗《春怨》1首。此诗艺术性极高,广为流传,为其赢得千古名声。《全唐诗》卷七六八载录《春怨》诗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首诗被誉为闺怨诗绝唱,有民歌色彩,语言生动,章法尤精。通篇一意,却悬念迭起,词意联属,环环相扣,曲尽其妙。有清人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所谓五言古诗“就一意圆净成章。字外含远神,以使人思”之妙。明人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云其“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起结极斩绝,然中自纾缓,无余法而有余味”。
隋唐时期不少宦寓游吟文人的名篇也扩大了钱塘江流域的文学影响。李华《杭州刺史厅壁记》极言杭州古今盛况:“唐虞之代,四岳、十二牧分掌诸侯;宗周有方伯、连帅之职;秦有监郡;汉魏以还,初曰部刺史,后曰州牧;近代罢州牧,复为郡太守。太守、刺史,无恒其称,职同九卿,假以符节。虽亲如鲁、卫,贵若周、召,任切安人,往往除拜。天宝中朝廷以尚书郎人物之高选,二千石元元之性命,始以省郎临大部。若密迩京师,或控压冲会,万商所聚,百货所殖,将择良吏重难之。
杭州,东南名郡,后汉分会稽为吴郡,钱塘属。隋平陈,置此州。咽喉吴越,势雄江海。国家阜成,兆人户口日益增,领九县,所临莅者多当时名公:宋丞相、刘仆射、崔尚书之吁谟大政其间,刘尚书、裴给事之盛德远业,魏左丞、苏吏部之公望遗爱在人,韦太原、崔河南、刘右丞、侯中丞节制方隅。有事以来,承制权假以相国元公。旬朔之间,生人受赐。由是望甲余州,名士、良将递临此部。况郊海门、池浙江,三山动摇于掌端,灵涛喷激于城下。水牵卉服,陆控山夷。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近岁灾沴繁兴,寇盗连起。百战之后,城池独存。王师雷动,元恶授首。乳哺疲人,分命贤哲。诏以兵部郎中范阳卢公幼平为之。公体仁而清,直方简亮。文以辅德,武以静人。澄旷有清江之姿,巍峨有秋山之状。麾幢戾止,未逾三月。降者还忠义,归者喜生育。旌次让利,辕门无声。人咸曰:‘休哉!以卿佐之才,遵王泽,敷德政。吾见其为公为侯,福履宜之,未见其极也!’刺史冠服印绶、甲令载之,故不书。词尚体要,古史之遗也。永泰元年七月二十五日记。”厅壁记的起源可以推溯到秦代,但成为文之一体当始于初唐。厅壁记辞尚体要,以记史和劝惩为主旨。优秀的厅壁记往往倾注强烈的感情,人物刻画生动,景物描写优美。唐代厅壁记的发展可分为初盛唐和中晚唐前后两期,李华是前期的代表作家。
唐代诗人多壮游天下,其中游历吟咏钱塘江流域的诗作也有不少佳篇。如骆宾王《题杭州天竺寺》:“鹫岭郁岹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李白《古风》:“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姚合《寄李频》:“闭门常不出,唯觉长庭莎。朋友来看少,诗书卧读多。命随才共薄,愁与醉相和。珍重君名字,新登甲乙科。”多为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