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随着社会的变迁,汉字也在不断的变化,有些消失了,同时也在不断的增加。那么,汉字到底有多少?我们应该认识多少汉字?
图片源自网络据统计,夏商时期的陶文大约字;商代甲骨文大约3——字;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字;汉朝杨雄《训纂编》字;首次统计汉字数量的汉朝许慎《说文解字》共收录字;晋代吕忱《字林》有字;南朝时顾野王《玉篇》共收字;宋朝官修的《类篇》达到个字;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明朝张自烈的《正字通》有;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个字。
现在,《汉语大字典》收字个字。《中华字海》收入了个字,台湾地区教育主管机关编撰的《异体字字典》第五版,内容含正字与异体字,共字,是收录最多汉字的字典。
汉字作为我们的交流工具,多达十万左右,说实话,要是要求全部记住,恐怕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记不完。如果学习和使用汉字真的需要掌握十万左右汉字的音形义的话,那汉字将是世界上真正没人愿意学习和使用的文字了。光记住这十万个字也许都要花费一辈子工夫,更何况外国人了。
图片源自网络所以,这些汉字中,绝大多数是不需要我们掌握的。一是众多的生僻字,即使自己记住了,如果交流时对方不懂,除了给对方带来麻烦,还是没用;二是大批的异体字和不规范字,就像“茴”字的四种写法一样,我们只需掌握一种即可。还有就是历史上出现的“死字”,历史上存在过,今天的书面语里已经废置不用。
那么,我们需要掌握多少字就可以博览群书了呢?
我们知道,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有人统计过这十三部经典:《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全部字数为个字,其中不相同的单字数为个字。因此,我们可以说,要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实际上掌握日常使用六七千汉字足矣。
同样,博大精深的《毛泽东选集》5卷本,使用的不同汉字也不过多个而已。
国家在年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选收了2个常用字、个次常用字,总共只有3字。据统计,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字可覆盖98%以上,字则已到99%,小学语文大纲规定学生应该认识个汉字,如果掌握了多个汉字,也就可以脱盲了。
图片源自网络所以,面对浩瀚的中华文字,如果我们不是做专门的学问研究,掌握字,至多字基本就可以了。汉字不在于认得多,而在于对文化的理解。
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彰显文化,给小孩取名用生僻字、异体字、死字现象,其实是一种没有文化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