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张培忠永远在路上在底层与非虚构

复方卡力孜然酊的价格是多少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7455.html

《永远在路上》

作者:张培忠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月

在底层与非虚构

——《永远在路上》创作谈

文/张培忠

今年是父亲去世40周年。父亲远行时,得年50,我则是一个懵懂的17岁少年。岁月倥偬,惊心动魄。父亲断断续续只读到小学四年级,文化不高,但他始终志行高洁,容止可法,是一个朴实勤劳的农民和可亲可敬的父亲。

父亲去世30年时,我写了中篇纪实文学《永远在路上》,探寻父亲、追怀父亲、感恩父亲。这篇近四万字的长文,发表在《中国作家》杂志年第7期,是我酝酿时间最长、素材积累最充分、收获最多感动的一篇非虚构文字。父亲去世后,我在最初的中师日记里就不断记录梦境中出现的父亲形象:医院里那苍白的脸孔,有时是肩着沉重的犁铧那佝偻的背影,有时是踯躅在山间小道寻找前行的方向……常常一觉醒来,一片虚空,泪流满面。及至农村学校任教后再到大学就读,创作的短篇小说《野渡无人》《魔火》,当中都曲折地寄寓着父亲的形象。

人之所以为人,必得心有所主、情有所归,其至道即在于孝,孝为第一要义。《孝经》中如是写到——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这一段话,道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强调“圣朝以孝治天下”,没有对父母的孝,就不会有对国家的忠。由孝到忠,移忠作孝,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或缺,交相辉映。因此,在我看来,一个知识人,一个写作者,其最大的孝道,就是把父辈的历史搞清楚,把父辈的人生写出来,追本溯源,继志述事。

为写好纪念父亲的文章,我请母亲来做口述史。父亲走得早,人生履历留下许多空白。所幸母亲有着极好的记忆力和极佳的表达力,她虽一字不识,却通达情理,洞明世事,人间冷暖,了然于胸,每次讲述父亲的故事,她都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情态毕现。为了更全面地获取父亲的生平资料,我还借回乡探亲之机,走访了父亲的少年好友张志勇和青年同伴张愈成,在他们的深情回忆中,还原和显影了父亲的点点滴滴。在一次又一次的讲述中,父亲的历史廓清了,父亲的形象饱满了。

仅有口述,仍显空疏。为真切感知父亲在艰难环境中的坚韧精神,十年前的清明节,我专程从广州回到老家,与哥哥一起沿着父亲当年“走山内”“走凤凰”的足迹逐一寻访,同时也为《中国作家》即将刊发《永远在路上》选配图片。那天上午,我们先到胜利水库主坝踏勘,苍茫的山野,寂静的荒径,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艰辛。这是父亲跋涉过大赤岭、枫树脚岭后走向山内的必经之地。哥哥说,父亲当年曾在这里摔了一跤,那一跤,使壮年的父亲感受到生命的寒意。然后到坪石,饶平通往大埔境内第一站,寻访到父亲当年经常落脚和晚上歇息借宿的房东陈国材伯伯,他已87岁高龄,却精神健旺,双脚因前两年摔断,行路时需借助两张椅子帮助移动。听说来意,他恍然大悟,三十多年了,仍对父亲印象深刻,还记得我的伯伯张春光,并说曾到过我家做客。他的二儿子则对父亲直锯劳作记忆犹新,还示范当年父亲直锯劳作的情形,可见父亲当年确在当地留下美名。正谈话间,陈国材伯伯的弟妇走了进来,听说我们是德建哥的儿子,她说当年在上伦墩锯柴时,父亲他们就在她家里做饭一起吃,彼此就像一家人。老阿姨一边走一边不停地叫着“德建哥,德建哥”,那亲切又陌生的声音,听得我眼睛湿润,好几次差点流出眼泪。她还自告奋勇带我们到上伦墩锯柴时父亲曾住过的房子,可惜已是断垣残壁。

离开坪石和上伦墩,一路上山下山,来到桃源镇,一个山中的陶瓷城,那是父亲走山内的终点站。在一个大排档吃午饭,饭后再往高陂镇,站在堤岸上,现场体验了韩江水的浩瀚壮阔和高陂路的迂回繁复。从高陂镇又回到桃源镇,找到在陈厝楼当年父亲经常借宿的房东陈华昆伯伯。老人家年届80,也是父亲的老朋友,他感叹当年父亲挑猪仔来卖的艰难,还带我们凭吊了已倒塌的老屋。临行与陈华昆伯伯握别,离情依依、不胜感慨。父亲那一代农民终成绝响,但他们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农民,特别是有着“绣花农业”之称的潮汕农民,他们的欢欣苦累、生存状况、喜怒哀乐岂能随之湮灭?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身处举全社会之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语境中、集全国作家之笔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时代洪流中,对于父亲和他的底层生活、乡村世界、精神肖像,我想应该有文字记录,为时代作证,毕竟历史不能忘记,更不能割断,而每个生命都是唯一的、独特的,无法逆转、不可复制的。

于是,有了这本书,一本别样的非虚构的书。

这些年,“非虚构”引起文学界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9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