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孝经 >> 孝经推荐 >> 云中吟系列思无邪

云中吟系列思无邪

“误训若稽古,字至于三万。

一言思无邪,可以了群怨。”

先王有至德要道。

二、义引《诗经》,《孝经》引《诗经》之简说:

夫子叙经,申述先王之道,多引五经。故《孝经》十八章,有十章之多引《诗经》之语,除此之外,五经《易传》引《诗》,而《礼》则杂引,《诗》、《书》及《易》并意及则引。诸公可以相互参照,以了义《诗经》之真善美。

《开宗明义章》义直引《诗》云:“无念尔祖,聿脩厥德。”义取恒念先祖,述修先祖之德而行之。

《诸侯章》义引《诗》“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诗以结之,义取为君恒须戒慎,常须戒惧,故战战兢兢,常如临深履薄也。

《卿大夫章》义引《诗》“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之诗以结之。义取为卿大夫当早起夜寐,不得懈惰,敬事其君也。

《士章》义引《诗》“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之诗以证之也。言士行孝,当早起夜寐,无辱其父母也。

《三才章》赞引《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义取大臣助君行化,为人模范,故人皆瞻之。

《孝治章》赞引《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义取明王以孝治天下也,身有至大德行,使四方之国皆顺而行之。

《圣治章》赞引《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义取言善人君子威仪不差失也,为人法则。

《广至德章》赞引《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义取君以乐易之道化人,则为天下苍生之父母也。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感应章》赞引《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义取德教流行,莫不服义从化也。

《事君章》赞引《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义取臣心爱君,虽离左右,不谓为远。

三、明引《诗经》,《大学》引《诗经》之简说:

夫子以身为范,道德仁义、人伦礼仪,体效者犹多,而天人性命,独会其全,惟曾子一人而已。夫”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极乎体用之微,君子之道全矣。故《大学》一篇,曾子独述而绎之,以续圣人心灯。以诚意为明明德之要,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在其中矣。《大学》一篇,多引《诗经》以明德。

言君子道学明德。引《诗》云:有斐君子,如切如磋。

言君子自修格物。引《诗》云:有斐君子,如琢如磨。

言君子恂栗诚意。引《诗》云:有斐君子,瑟兮僩兮。

言君子威仪丰美。引《诗》云:有斐君子,赫兮喧兮。

言君子盛德至善。引《诗》云: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有斐君子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君子盛德至极,自然见诸事功,洽于民心,而不忘本则是根本。故又引《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而德明者,天理全备于身,故言至德。

言君子克明峻德。引《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言君子止于至善。引《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邦畿为万民所止,至善为万民所归。

言君子知止有定。引《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君子止兼内外,鸟尚知止,人安可不知止?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言君子敬止于内,德化为外。必止至善而后明德。引《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故“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然而,“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故《大学》又引《诗》多文,以作诠释。

言君子修身诚恕,教家治国。第家之难齐,首在妇人,次为兄弟,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言君子宜其家人,恩义国人。然而兄弟之道,恩义两尽,天下能宜者有几人?故引《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言君子慎于夫妇、身范行正。故兄恭弟敬,而后可为天下恭。故引《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言君子孝敬父母、爱护子女。家庭虽小,一家人之所聚也。天下虽大,一国人之所积也。故民生虽俗,故君子以天下父母为父母,以天下子女为子女。如子孝父母,父母之爱子,必同其好恶而又不失乎中正,则民亦父母。故引《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家之主和一国之君者,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故引《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明德,则好恶与天下之民同,慎德,则天下之本立。何解?德者,天地之公理,民心之公理。(文图/善业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