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解论语2孝为人生学习筑基,但孔子反

北京医院痤疮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78752.html

学而篇之二

学而篇之二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③,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①有子:冉有,孔子弟子,姓有,名若,小孔子33岁,曾为季氏家宰,鲁国将军。孔子死后,子夏、子张等人曾提议奉有子为师,但遭曾子反对而作罢。②孝弟:子女对待父母、兄长的正确态度。③本:本,本源、根本。

有子说:“为人孝顺父母,尊重兄长,而喜好冒犯上位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好犯上,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力于根本,向上的通道就伸展开来了。孝顺父母、尊重兄长,这是求仁的本源啊!”

上章讲学习的目的和效果,那么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端正态度,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培养对待父母长辈正确的态度,就是培养学习的正确态度。孝是孔门对中国文化的一个伟大发现,其本质就是培养一种正确的态度,孔子强调孝,冉有认为孝是仁的起源,曾子专门著《孝经》,都是为君子的养成和文化的传承打好基础,这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未断续的核心密码。

学而篇之三

子曰:“巧言令①色②,鲜矣③仁!”

①令:命令、强制性。②色:面容,脸色。③矣:到达,完成。

孔子说:“用花言巧语伪装、或者受外力强逼,极少能到达仁的境界。

编撰《论语》的弟子们,在上章强调孝的同时,在接下来这一章用孔子的话,来强调行孝、学习要发自内心,说明主动伪装和被动强装的态度是不利于学习和修行提升的。汉以后儒家将”令色”解为”善色”,是篡改,是迎合统治者需要,主张“以孝治天下”,制订强制而极为繁琐的形式,这,应该不是孔子愿意看到的。(君学者小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