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父母总是把最无私的爱给自己的孩子,无条件包容。
我们对亲近的人挑剔,仿佛这是一种本能。
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则是种教养。
在对待父母的态度,往往反映我们最真实的人品。
1.父母,是我们的根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很久以前有一棵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到树旁玩耍。
他爱这棵树,树也爱和他一起玩。他爬到树顶,吃苹果,在树荫里打盹……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男孩长大了。他不再到树旁玩耍了。
一天,男孩回到树旁,看起来很悲伤。“来和我玩吧!”树说。“我不再是小孩了,我不会再到树下玩耍了。”
男孩答到,“我想要玩具,我需要钱来买。”“很遗憾,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采摘我的所有苹果拿去卖。这样你就有钱了。”
男孩很兴奋。他摘掉树上所有的苹果,然后高兴地离开了。
自从那以后男孩没有回来。树很伤心。
一天,男孩回来了,树非常兴奋。“来和我玩吧。”树说。
“我没有时间玩。我得为我的家庭工作。我们需要一个房子来遮风挡雨,你能帮我吗?”
“很遗憾,我没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来建房。“
因此,男孩砍下所有的树枝,高高兴兴地离开了。看到他高兴,树也很高兴。
但是,自从那时起男孩没再出现,树有孤独,伤心起来。
突然,在一个夏日,男孩回到树旁,树很高兴说:“来和我玩吧!”
“我很伤心,我开始老了。我想去航海放松自己。你能不能给我一条船?”
“用我的树干去造一条船,你就能航海了,你会高兴的。”
于是,男孩砍倒树干去造船。他航海去了,很长一段时间未露面。
许多年后男孩终于回来了。“很遗憾,我的孩子,我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了。没有苹果给你……”树说。“我没有牙齿啃。”男孩答道。
没有树干供你爬。”“现在我老了,爬不上去了。”男孩说。
“我真的想把一切都给你……我剩下的东西是快要死去的树墩。”树含着眼泪说。
“现在,我不需要什么东西,只需要一个地方来休息。经过了这些年我太累了。”男孩答。
“太好了!老树墩就是倚着休息的地方。过来,和我一起坐下休息吧。”男孩坐下了,树很高兴,含泪而笑……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2.百善孝为先,行善要及时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韩诗外传》卷九载,孔子看见皋鱼在大哭。
孔子皋鱼说:“你又没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便问其为何如此。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
皋鱼年轻时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故此很少留在家乡侍奉父母。岂料父母相继去世,这是过失之一。
我的志向崇高,不去侍奉庸君,到头来事业无成,这是过失之二。
和朋友交情深厚,却因为小事断绝联系。这是过失之三。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
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
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亲人)吧。”说完就辞世了。
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人生苦短,为人子女请一定要及时孝敬你的父母。
岁月大多是无情的,不要相信所谓的来日方长。
在有限的时光里,多陪你至亲至爱的他们吧。
3.对父母好的人,一生幸福
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子路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勇敢、孝顺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
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
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最后子路跟随孔子。
担任过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
生而为人,第一件事就是要有孝心。懂得感恩父母,和热爱这个世界。
人这一世,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愿大家都可以珍惜这段缘分,善待自己的父母。
懂得感恩的人,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