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沈周,很多人大概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他是明代的书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与文徵明、唐伯虎、仇英并称“明四家”。
他一生散漫自由,自小就酷爱读书,厌恶官场世俗的束缚追求理想的隐世生活,他的作品流传于世的有《庐山高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魏园雅集图》、《盆菊幽赏图》。
其人一生爱画成痴有画仙之名,活到八十二岁其中五十多年都一心扑在绘画上,喜爱自由的他大概只有在书画的世界中才能自在徜徉。
家学渊源的富N代,温柔又孝顺
沈周字启南,出生在苏州一个书香世家,家族世代都很有名望。他的曾祖父与元代四大家之一的王蒙私交甚笃,也是绘画收藏的爱好者,《女孝经图》、《富春山居图》等真迹都是他们家的天价藏品。
他的父亲、伯父都是清高孤傲的文化人,家里也从来不缺钱,没事儿就喜欢去山里隐居,专门修建了一栋竹屋让他们兄弟俩在里面读书,受这种原生家庭的影响,沈周也酷爱隐居。
沈周肖像他长大后,郡县太守欣赏沈周的才华想推荐他去做官,沈周就用《周易》占卜做借口,说占卜得了一个遁卦,表示以后他应当隐居避世,于是他就跑到山中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
即便如此,各个阶层有名望的人都络绎不绝地去拜访他,很多人都是他的迷弟,达官贵人无论怎么劝说,他都以侍奉父母为由推辞。
面对别人的劝勉,他答道:“你难道不知道我母亲得靠我维系生命吗?我怎么能离开他的膝下?”
这并不是虚假的借口,父亲去世后他一直在母亲身边侍奉,不曾离开去过远方,直到母亲99岁去世时沈周也已经79岁,过了三年他才去世。
博采众长的天才画痴,开创吴门画派
沈周自小受祖辈影响,绘画风格上也继承了王蒙等人的元代画风,结合南宋时期的院体风格,取法黄庭坚、黄公望等诸多名家的画法使他的绘画作品自成一格,开创了吴门画派,堪称一代宗师。
庐山高图局部他从5岁开始就拿起画笔作画,痴迷绘画的他早年模仿过众多名家的绘画作品,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博采众长与同时代的唐寅、祝枝山等人齐名。
宋人写生有气骨而无风姿,元人写生饶风姿而乏气骨,此皆所谓偏长。能兼之者,惟沈启南先生。——王樨登
沈周擅长在元四家的水墨浅绛体系中融入宋代名家劲道的笔法走势,气骨之中兼具风姿,成为元明以来绘画风格的承上启下的大家。
沈周的笔墨雄浑有力,秀丽端严中蕴含悠远意境,把山水墨画与花鸟工笔融为一体,苍茫浑厚中清丽冷逸。
沈周扇画他不只绘画技法高超,书法功力也丝毫不逊色,绘画之中运用书法的运笔方式,他的文学造诣不俗将题画作诗相结合,既有诗情也有画意。
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既有才情又有人品
沈周喜欢自由,但是他的自由不是放荡不羁的自由,为了孝顺母亲他都不曾远游过,这样孝顺可爱的孩子古往今来都是稀有品种。
他的绘画作品出名以后,许多人都慕名而来与他结交,礼尚往来他也从来不摆大画家的架子,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他都有求必应。
据说有个人因为家贫的缘故,就临摹沈周的画作卖钱,为了增加画作的可信度登门求他在临摹的赝品上题诗落款,沈周了解缘由后欣然答应,解他人的燃眉之急。
沈周曾经说过,“天地一痴仙,写画题诗不换钱”。
曾经有个新调任来的郡太守,想要装饰家中的墙壁,便在城里征集画工。有个嫉妒沈周的人把他的名字报了上去,他就被抓到太守府邸做起了劳工。
有人劝沈周找那些经常拜访他的达官贵人帮忙,但是他拒绝了,默默地干完了差事就回家去了。后来这个郡守去朝见皇上,许多官员都问他沈周先生是否安康,问得他一脸懵逼。
回去一打听才知道来家中彩绘墙壁的就是沈周先生,他赶紧亲自登门拜访道歉请求宽恕,沈周为人豁达也没有计较。
沈周一生淡泊名利,偏居一隅拒绝入仕,画画是他终生的追求,对明代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清楚自己想过的生活,并且顺心遂意的按照自己想要的过完了无悔又有趣的一生。
史书上对他的着墨并不多,很多人并不知道沈周是谁,他大半生隐于山林之中,正如他所期望的一样,有画有书有竹林自在逍遥天地间,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