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唐开始,科举考试制度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古之明君典范唐太宗李世民,昔日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入宫门中,曾大喜过望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见人才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性,这一点自古就未曾改变。而到了现在,高考也成为了我们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一次人生选择,或者说是改变命运的钥匙!由于疫情影响,今年的高考也足足往后推迟了一个月,如今,便是众多学子们踏入考场证明自我,挥洒十二年来艰辛汗水的日子,祝他们能顺利过关,从此鱼跃龙门,一飞冲天!历史上也有不少关于科举考试的相关记载,今天就挑选几个有意思的故事聊做分享,希望大家都能怀着轻松的心情应付考试难关~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更多古今异闻,尽在《山海异语》!《子不语·卷一》:狐生员劝人修仙~赵大将军的儿子襄敏公总督保定府的时候,曾经独自一人在夜里到西楼之上看书。当时,房门和窗户都已经关好了,突然,有一个身影从窗缝中侧身挤了进来,看起来像是个扁扁的形状。赵襄敏正觉得有些奇怪,突然又看到那个身影用手左搓搓脑袋右搓搓手脚,逐渐从扁扁的形状变成了圆圆的样子,片刻之后,居然还恢复成了一个带着方形头巾穿着红色靴子的少年模样。那少年看到赵襄敏之后,赶紧长揖一礼道:“我是狐仙中的学生,在西楼中已经住了百年之久,也承蒙历任大人允许我在此。现在大人你突然来此地读书,我作为学生不敢违抗朝廷大臣,因此前来请示。如果大人你一定要在此读书,那我就找其他地方去学习,但是需要给我三天时间收拾东西。如果大人可怜学生一片好学之心,就请将西楼深锁如前即可。”赵襄敏听完之后,也是大吃一惊,笑问道:“你本是一介狐仙,为何还自称是学生,还要找地方学习,难道你们狐仙之中还有考试吗?”那少年回道:“在我们狐仙中,是承蒙泰山娘娘举行考核,每年进行一次。每次都会录取一些精通文学道理的狐仙作为学生,余下不合格就是乡野之狐。学生狐可以修仙,野狐不能修仙。”少年还借此劝告赵襄敏道:“你们这些朝廷贵人,可惜都沉迷于功名利禄中而不肯学仙。像我们这些小狐狸,学仙最难了,一开始要学修成人的模样,然后学习人的语言。学习人的语言之前,还要先学会鸟儿的语言。而要学会鸟儿的语言,又必须学会四海九州内所有飞禽鸟类的语言才算合格。到了这一步,才能学习人的语言,并化作人的模样,期间需要五百年的时间来学习。因此,普通人学仙,比我们这些异类要少花五百年的功夫,而朝廷贵人和文人雅士学仙,又比普通人更节约了三百年的时间。一般说来,但凡学仙,至多花费千年时间即可修成正果,这是天地之定理。”哈哈,这小狐狸很有意思呀,考试无处不在,不得不勤奋!赵襄敏很高兴听到他的这番解释,就将西楼空出来留给了少年学习。只是后来又叹息道:“当时忘了问泰山娘娘是出什么题目来考察狐仙!”叹曰:实际生活中,考试亦是无处不在,我辈想要上进,勤奋好学肯定是第一要素。毕竟,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成名天下知!《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先贤讲经~相传曾经有位私塾教师某甲,在某个夏夜月明的时候,带着学生们一起到凉河边上献王祠外的田埂上坐着乘凉。闲来无事,教师某甲就讲解《诗经》三百篇给学生们拟题,朗诵声琅琅如钟鼓齐鸣。又让小儿子朗诵《孝经》,然后开始讲解其中含义。突然,教师某甲无意中看到献王祠门前的古柏树下,似乎有人在那边围观。因此,某甲就上前探问,却看到那几人长相颇为古怪,衣着也不像今人,明白可能是神灵来此,毕竟献王祠前不可能会有妖魅作怪。于是,某甲就一一问了那几人的姓名,那些人自言是毛苌~西汉版本诗经的传授者,诗经又称毛诗;贯长卿~毛苌的大弟子;颜芝~秦皇焚书坑儒时,藏《孝经》以流传至今,因为拜访献王来到这里。某甲大喜,这回可是遇上了老祖宗,原版作者了,相当于讲解论语碰到孔子,讲解易经遇上周文王了。因此,某甲连忙请三人给学生们讲解《诗经》和《孝经》的真意,毕竟这回可是原版。然而,搞笑的一幕发生了。毛苌和贯长卿都摇头叹息道:“听刚刚你讲解的意思,我们也都能明白,却根本不是我们当年所注解的意思,这完全不知道从何处讲起了。”某甲无奈,只好再请求道:“《诗经》微言大义,难以讲解给小儿稚子听,就请颜芝先生讲解一下《孝经》吧!”没想到,颜芝也是回头不忍直视道:“刚刚听先生小儿子朗诵的《孝经》,根本是颠三倒四,错漏百出,完全不是我当年流传下来的版本,这让我从何讲起呢!”某甲这时候也是相当无语了,却又听到祠中传来一阵话语,接着那三人就悄然无踪了。叹曰:这确实挺好玩的,又不禁让人联想起前几年高考中那道诡异的光了,就连作者都没办法解答出来。毕竟对于出题老师来说,题目答案肯定是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因此,学子们一定要慎重答题,联系好上下文,做出完美的解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