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安市碑林区的陕西碑林博物馆,是我国第一批一级博物馆。它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石刻艺术馆、体验馆等组成,共珍藏文物达件,这一规模在全世界都是排得上号的,鼎鼎大名的《曹全碑》《多宝塔碑》以及昭陵六骏石刻都藏于此。
每个博物馆都有属于自己的“镇馆之宝”,碑林博物馆也是如此,上述提及的文物虽然有名,但都没有享受到这个称号,“镇馆之宝”的名头属于一件知名度不太高的作品,它就是《石台孝经碑》,作者是唐玄宗李隆基。
为了宣扬圣朝“以孝治天下”,李隆基亲自为儒家典籍《孝经》作序并注解,这就是《孝经序》的来历,不少书法家都写过《孝经序》的内容,如赵孟頫、黄道周等。《石台孝经碑》位于碑林入口处,还有属于自己的“碑亭”,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一碑成林”的美誉。
此碑立于唐天宝四年(年),由四块青石合成,碑上有卷云华盖、方额等均做了精雕细刻,碑下还有三层石阶,主体高约6.2米,四面宽约1.2米,碑上正文由唐玄宗以隶书字体写成,正文旁的批注他以行书所写,共18行,每行55个字,唐肃宗李亨又亲笔写下篆额。
因为《孝经》原作是“文帝”孔子,唐玄宗、唐肃宗又亲自作序书写,此碑又被称为“三帝碑”。
唐玄宗李隆基继承了李世民的基因,也是一位书法家。《旧唐书》记载:“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窦臮也称赞他:“开元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风,笔为海而吞鲸。”楷、行、篆、隶都极为擅长,他唯一传世墨迹《鹡鸰颂》也十分精妙。
此碑的行书批注受王羲之《兰亭序》影响,点画激跃纵逸,牵丝映带顺畅自如,“之”“生”“揽”“今”等字都可在《兰亭序》中找到端倪,如捺画的回勾,撇捺的舒展开张,左低右高的欹侧结构等。不同的是,唐玄宗的行书更加丰腴华贵,妍美纵逸之气不足。
《石台孝经碑》的隶书有明显的唐隶风格。笔画干净利落、工整俏丽,又有盛唐独特的肥美丰腴特点,每个字都非常饱满。但在丰腴之中又不失骨力筋道的力量感。正如姚铁力评价的那样:“李隆基隶书寓刚于柔,绵里裹铁。”
此碑隶中带楷,如横折的顿笔转折很明显,这在“和”“中”等字中可以看出,而汉隶处理横折时是自然搭笔,无过多的棱角。再看撇点也是如此,汉隶一般较为和缓,不出锋、收笔凝绝,《石台孝经碑》撇点俨然楷书形式,由重到轻,出锋轻盈凌厉。如果细看,还能发现很多不同,此处不再赘述。
《石台孝经碑》完成的第二年,杨玉环入宫,崇尚“仁义礼孝”的玄宗纳了自己的儿媳,后来,李亨又逼玄宗退位,现实就是这么黑色幽默。往事如烟,盛世也是如此,只有这件《石台孝经碑》时隔千年依旧刀口如新,堪称书法史上的一朵奇葩。
大家对这件国宝文物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