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智涵解读:
孔子说,君子把对父母孝的态度转移到君王身上,就是忠诚;把对兄弟的谦让转移到领导师长身上,就会顺遂;把家收拾好的重视转移到百姓身上,以天下为家就是好领导。
所以做好自己是实,经营好当下是实,扬名于天下,扬名于后世是果。
精读:
再次清晰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有系统,就是作者站在什么角度,讲给谁听,目的是什么。
如,孔子是站在什么角度,讲给谁听,目的是什么?
如,我是站在什么角度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很多时候你读不懂不是因为不优秀,而是站的角度就错了,人家家里窗户在南边,说面朝南方看心旷神怡,你家窗户在东边,南边是墙壁,面朝南方就不是心旷神怡了。这个一定要清楚。
孔子是讲给弟子曾子听的,内容是要反思齐家治国的根子在哪里,目的是希望曾子孝顺父母吗?
肯定不是,目的是让曾子养成扎根的思维,找到源头的思维,然后能真正成就一个“大师”,进而有可能让更多人不要自私自利,从孝亲开始,对家庭对国家民族对世界有所贡献。
所以如果学习《孝经》,只是以为学习的孝顺父母,忠心朝廷,那肯定学的小了。推荐结合《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