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上有安小下敬躬:开宗明义,规则为先,方法论是捷径,是法门,是秘籍,是众望之所求。然教育之法,法无定法,无一劳永逸之法、无万能公式之法,只道是因材而教,因人而异,若求方法者,此山虽有路,可在别处寻,教授方法者,不以方法自缚,切莫自误误人。
----行文馆-李德鹏先祝为敬讲课兵法
破,五行属金,主破开局面,不破不立,立而重生。
“破”之法可用于修身教育,其法取自文章破题三视角,名曰:破意、破句、破字。“破字诀”也可以兵法之能用于谈话、讲课、教学、行事,其法有三,在此命名曰:天子牧野、文相驭势、将军破阵。应用说明取自《战国策》、《史记》、《古文观止》等,希望能对老师用于教学育人时,在讲课、谈话、演讲上有所帮助,纵有点滴裨益,亦不枉此心。
将军破阵取兵家擒贼先擒王,杀鸡儆猴,选点破势以形震慑的力量。
曾子从孔子手中接过了儒门道统的重任,孔子传于曾子《孝经》,说“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仁”与“礼”可能无法人人做到,无法让所有人认同,但宗亲社会一定需要“孝”,什么王道、霸道、纵横道、兵道、诡道,只要是人就有爹娘,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回到家都需要孝道,孝是民心所向,让上下老幼皆没有怨言。
孔子以《孝经》为点,破诸子百家之道,让儒家有了一席之地,《文中子》记载隋朝大教育家王通讲学时仰天大笑,叹曰“好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便是这个缘故。
教育之用,以言语、态度、逻辑、行事中选取一点,或以对错破,或以视角破,或以规则破,或以志向怀远破,或以当下出离破。击破以点破现状,便能重塑,乱军之中,直取将领击破;新官上任三把火,杀鸡儆猴,以儆效尤,立威收心,同为此用。
教育之用举例
如何以点名提问破挈课堂气氛?
老师上课,先点一名学生回答一个问题,问答的内容怎么样不用管,不要点评回答内容对不对,回答的全不全,你的点评要出乎学生意料之外,让他们知道你在意的不仅是内容,还有学生本身,同时也让他们注意到自己本身。比如,在学生回答完后,你先安静的看着学生几秒钟,然后可以这样点评:“你回答的很好,差不多对了,但是,你的语言表达有点快,有点紧张,说话再慢一点,语气助词再少一点就更好了。你现在试着用鼻子深呼吸,身体站好,眼睛正视我,声音要自信,再回答一次。”
如此从眼神、语气、语言逻辑、语气助词、表情、站姿之类的地方切入,你要让学生感受到你是在关心她(他),帮助他(她),调整他(她),一定要马上让学生改正,重新回答,鼓励肯定,让学生们看到你对他们的观察和注意在学习之外还有更立体的,他们就会认真对你。课堂中间,再同样选一名学生回答问题,继续点评,每节课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让学生们期待被你点评,这样一堂课他们的思路都不会乱。
“破”不是目的,“破”后衍生的能量带来重塑才是目的。切记,这个方法的应用老师必须是有爱的,以关爱生命的心态才能做好,这是用“将军破阵”以点破心,带动的生机,让学生如沐春风。如果是据此发脾气,杀鸡儆猴,那在教育上就会受到不尊重。
教育的勇气培养铺垫
破而入心,是一种力量,但是对学生来讲,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这种力量的,当有的学生不能面对自己的错误,或者觉得在课堂上,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好意思,不愿意接受这种指点,那就需要增加一些前奏铺垫,让学生有勇敢面对自己的勇气。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需要勇气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谦逊好学的向人请教,“闻过乐,闻誉恐”也是需要勇气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快乐的接受批评建议。大多数人改变自己很难,是因为并不愿意认清自我,不愿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因为太痛苦,如同自己拿着一把刀,一点一点的解剖自己的皮肤、肌肉、血管、骨骼,人的“羞耻心”、“自尊心”会反过来自我保护,让自己选择逃避。
所谓的前奏铺垫,就是建立求学的勇气,让学生学会谦逊,真正的谦虚,是认清自我,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在这个不足的地方想办法去努力填补,谦逊的人才会彻底反思,才能自省自悟。
在反思的基础上,才能透过行动和经验的表象去发现,去验证,所以要有外在“愚公移山”的行动力,学习成长就是在行动中不断发展自己错误和不足,总结经验,自省改变,继续行动,继续发现不足、总结、自省、改变。如果有一天,一个人觉得自己圆满了,再也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也不愿意自省改变的时候,这个人也就停止不前了。
改变自我,才能改变自己看待世界的视角,才能改变自己对待世界的方式,才能改变世界。
如果不打破自己现状,就不能更新成长,不如此自我塑造,这一生就是在原地打转。
下文预告:
破字诀内容,至此讲解结束,金生丽水,下一章计划讲解“低字诀”,但为了把内容更立体,下文先讲一下《教育的阴阳之道》,懂得阴阳两种根本力量才能体会五行的原理。
——李德鹏建文化产业平台传中华文明智慧,中言科技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