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十赌九输,为何有人却写了号称逢赌必

古语有云“奸近杀,赌近盗。”赌为万恶之源,从古至今,赌博活动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不良嗜好,中国历史上都曾不同程度的禁止过赌博,但是赌博一直不曾彻底消失,到如今,我国法律也严厉禁止参赌。十赌九骗,面对着这样一个泥沼,却依旧不断有人往下跳,甚至,还有人为此写了部“旷古烁今”的《赌经》。赌博《赌经》《赌经》,全文并不长,词句也并不是晦涩难懂。但其号称,集上下五千年来最高智慧的总结。“用之以修身,可以功成名就,用之以治国,可以国泰民安,用之以经商,可以富甲天下,用之以军事,可以百战百胜。”第一章便写了赌徒心理:“赌者,天性也。天性者,趋利避害也;此万民之所蹈,万物之所由,万法之所宗也;万事皆因赌而生,万物皆因无赌而灭焉;是以天下无事不为赌焉,无事不可博也”。译为“赌,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会趋利避害,这是世间万物的法则,向着有利自己的便能生存下去,向着不利自己的便会消亡。”其后十章,对心理、操作、神情、乃至思想道德都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并声称“千般大道,万般法术。一术成,万法通。”这仿佛就是赌场上的《5年高考3年模拟》,令读者阅之不免生出,此经在手,天下我有的豪情壮志。背后的漏洞然而,细究之下,会发现,这本制胜宝典却到处都是漏洞。首先是作者,“草堂士者,不知米氏之几代人也,据《米氏家谱》所载字庆德,号胜光,自号翼心家园,生卒年不祥,终生不仕。”作者是个很神秘的人,不见于正史,也不见于野史,只有一本《米氏家谱》中记载了他,而且无名无姓,只有草堂居士的称号。再看《赌经》全文,依照如今在网络上流行的版本来看。这书虽然号称写于明朝,但依照其行文实在很难符合其成书的年代。首先是书中“焉”与“也”的滥用。如,“恒者,成事之无上法门焉,古之非恒而成事者鲜也。”但凡对文言文有些语感的,都会发现这句中的焉与也及其的拗口,明显是生搬硬套,将词语套入古文常见句型写成的。另外,例如“当攻而防,当防而攻,均败之道也。”“均”在如今的语句中是“都”的意思,但在古语中大部分时间都作为“公平、相等”的意思。总而言之,这部流传甚广的《赌经》远没有《易经》《孝经》等意义深远,只是一部单单只有对其概念,而无证据论证的鸡汤文。他所教你的,恰恰是你所知道的——凡是都存在概率,正如阴与阳,胜与负,永远都是对立统一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