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www.wangbawang.com/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能够紧紧地把握住富与贵,然后才能保住自己的国家,使自己的人民和睦相处。这就是诸侯的孝道啊!《诗经》里说:“战战兢兢,谨慎小心,就像身临深渊唯恐坠陨,就像脚踏薄冰唯恐沉沦。”在古代,诸侯的职责就是:上奉天子之命,以管辖群众;下受民众的拥戴,以服从天子。他负责处理一个诸侯国的所有要政,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这种地位极容易犯欺上瞒下的错误。犯了这种错误,不是遭到天子的猜疑,便是引起民众的怨愤,那么他的荣华富贵也就快要结束了。所以,诸侯应以谦逊谨慎、不骄不奢的态度,遵守法律法规,节约吃穿用度,来长久地保持自己的富贵,保全自己的国家,庇护一方人民,使人民和睦快乐。“不危不溢”是诸侯立身行远的长久之计;居上不骄和制节谨慎的作风,才是诸侯当行的孝道。尽孝的方式不拘一格臣下对君王应该是尽孝尽忠,但是君王也应该“在上不骄”。如果君王无道,怎么能够让臣子忠服于他呢?晏子是春秋时的齐国人。他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辅佐了齐国三代君王,为齐国的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晏子春秋》中,记载了一段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讨论的是君臣之间的关系。齐景公问晏子作为忠臣应该怎么侍奉国君。晏子说:“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意思是:“国君有难的时候,做臣下的不要替国君殉难,当国君出逃的时候,做臣下的不要追随国君出逃。”齐景公听后很不高兴,说:“国君将土地爵位都给了臣下,国君这时有难,为什么做臣下的就不能够为国君殉难、追随国君出逃呢?那样的臣下能够被称为忠臣吗?”晏子的回答的确与众不同,他说:“要是臣子的进谏能够被国君采纳的话,国君本来就不会有什么灾难,臣下哪里用得着为国君去死呢?若国君听从了臣子的建议,国君终身也不会出逃的。如果这样的国君有难的话,臣子去陪国君殉难或是出逃,那就是正确的。要是臣子的话国君不听,最后殉难或者出逃,那就是国君自己咎由自取。而且,晏子就是那样做的。晏子在齐庄公时,齐庄公昏庸无道,因与权臣崔杼的妻子私通,最后被崔杀害。崔杀死齐庄公后,就逼晏子自杀,地爵位都给了臣下,国君这时有难,为什么做臣下的就不能够为国君殉难、追随国君出逃呢?那样的臣下能够被称为忠臣吗?”晏子在齐庄公时,齐庄公昏庸无道,因与权臣崔的妻子私通,最后被崔杀害。崔杀死齐庄公后,就逼晏子自杀,晏子坚决不同意。于是在齐庄公的弟弟齐景公即位后,齐景公和晏子之间就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