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行春日漫漫好读书,26家出版社为你

《魏光焘集》

(清)魏光焘著杜宏春高彬彬整理

晚清重臣、湘军后期重要首领魏光焘的文集。

本书稿将保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处晚清重臣魏光焘的档案文献(奏议、电函、公牍等)以及传世文献汇辑成集,进行标点整理,加以笺注。采用对校、理校、补正及考辨之法,逐件逐字校勘,以朱批奏折为准。对于与折件相关重要人物加以注释,必要文献全文照录,以期达到反映目前最新研究成果之目的,为清史研究者提供一部内容非常确信、资料极为丰富、内容相对完备的研究文本。

《古文辞类篹》

(全三册)

(清)姚鼐编黄鸣标点

《古文辞类篹》一书,由“桐城派”大成人物姚鼐编选。本书按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13类,在每类之下说明文体源流;共选文篇,大都附有精彩评点。本书是直接体现“桐城派”创作观的名著,与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人的文集一起,是“桐城派”的核心经典,编选精到、广为流行、具有总结性质,可以称为古代文选的范例和高峰,与《骈体文钞》《七十家赋钞》被张之洞《书目答问》誉为“最古雅有法”的三种选本,数百年来影响巨大。本书以李承渊求要堂本为底本,此本已经过李承渊和萧穆、吴汝纶等晚清学者以康本和吴本对照校勘,文字上较为完善;且保留了姚鼐的全部评语和圈点,呈现了《古文辞类篹》的本真全貌,便于读者了解桐城义法。

《清代文集人物传记资料汇编》

(全一百十八册)

程仁桃主编

本丛刊依据王重民、杨殿珣所编《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精选四百一十一种清代名人文集中的七千一百一十篇传记资料汇编而成。共涉及人物六千七百余人,传主多为在清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有重要影响者,如于成龙、毛奇龄、阎若璩、翁方纲、姚鼐、洪亮吉、阮元、李鸿章、曾国藩等。此外,还收录部分释道人物以及宋、明时期忠义之士的传记资料。为便于读者查找各类相关人物资料,特编制《传主姓氏笔画索引》和《著者姓氏笔画索引》附于末册。

《俞樾诗文集》

(全七册)

(清)俞樾著张燕婴整理校点

俞樾,字荫甫,晚号曲园,浙江德清人,中年以后居苏州。道光元年()腊月初二生,道光三十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咸丰二年()散馆授编修,五年简放河南学政,七年被劾去官。从此专心著述,并主讲杭州诂经精舍三十余年。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年2月5日),俞樾逝世,享年八十六。俞樾既是晚清的经学大师,也是重要的文学领袖,他对晚清江南学风、士风、文风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主要的著作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诗文汇编为《春在堂诗编》《宾萌集》《春在堂杂文》等。这些作品后来汇编为《春在堂全书》,约有五百卷。

《俞樾诗文集》收录俞樾诗文作品《春在堂诗编》《宾萌集》《春在堂杂文》等二十六种,另有诗文辑佚和附录三种。收录在《春在堂全书》中的作品集大部分经过俞樾亲自审定,但是由于前后汇刻多次,书中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则早年刊本晚年重编时,多有芟薙,整理者在校点时做了精心的复核考辨。二是汇刻本中存在一些讹误,虽然此前已有蔡启盛校勘,但仍有未尽之处,整理者做了认真的查核订正。以上两方面共有多篇出了校记。三则《诗编》《杂文》之外,仍有佚文,俞樾曾亲自辑录补刻,但仍有众多佚诗佚文散在各处,整理者为此做了大量的搜集、补订,辑得诗词多题,文多篇。总体来说,该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俞樾的诗文创作情况。

《敦煌草书写本识粹》

(全十六册)

马德吕义主编

《敦煌草书写本识粹》于年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马德教授、吕义老师主编。本项目选取20余件草书写本,按照统一体例,即原卷原色图版、释读与校勘和研究综述三大部分,进行编纂,以历史文献和古籍整理为主,综合运用文字学、佛教学、历史学、书法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在文献著录、思想分析、相关的历史背景、独特的文献价值、书写规律及其演变、书写特色及其意义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

本丛书具有三方面重大价值。首先是对传世文献的校勘价值,如《法华玄赞》《大乘起信论》系列,经与《大正藏》对勘,仅《大乘起信论广释卷三》即发现多处可以订正的内容,足以订补传世文献的错讹阙佚。其次是对既有释文的订正与辨误,如本丛书所收P.《法句经疏》是目前所见敦煌文献中唯一完整本,录文对《大正藏》颇多字词断句讹误逐一进行了更正;其他有前人录文的各册也都进行了重录重校。最后是对敦煌保存的孤本的首次释录与考证,如首次释录天津博物馆藏《法华义疏钞》、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两种《法华经》疏释本等,并首次考订出津博本所抄文献是吉藏《法华义疏》;首次考订出故宫新号是《法华玄赞》卷二抄本,并与之前刊布的上海博物馆藏12号抄本无缝缀合,重为完璧。《百法论疏抄上卷》则对卷中征引的诸多佛教文献逐一考订了出处。此外,国图本图版是首次完整公布。

本丛书所选写本书法精美。此前,人们谈及唐代草书,主要指孙过庭《书谱》、贺知章书《孝经》、怀素《自叙》等,前人更有“唐无章草”之论,本丛书的出版无疑刷新了这种认识。譬如国图本《法华玄赞》卷十“用笔浑厚凝重,古意极浓。气势茂密,而不乏清韵,非心闲手稳难到此境界”;《恪法师第一抄》被誉为“草法精熟,功力深厚”。各写本颇多校勘符号,有墨校、朱笔批校,还有不少朱笔段落符号、句读符号(点朱),使得通卷美观灵动,观之爱不释手。各册都对书法特征进行了细腻分析,以期为学习和书写草书文字提供准确、规范的样本。

《北京通州历史文献辑录稿》

(全八册)

北京市通州区图书馆编杨兰英主编

《北京通州历史文献辑录稿》是一部以北京市通州区历史为主题的文献辑录集,全书分《舆地·建置·风土》《运河·漕运·赋税》《职官·选举·人物》《艺文》四辑,共八册,围绕着北京通州的发展变迁、通州漕运及经济发展、通州地域文化等各方面,从不同的历史文献中对相关内容进行辑录、分类、汇编,其中部分方志内容是第一次点校。将浩瀚的历史典籍中有关北京通州的丰富史料辑录成集,为北京史研究、北京通州地区历史文化研究以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丰富而实用的文献资料。

《〈明孝宗实录〉研究》

程彩萍著

本书是明代实录整理及研究领域的新作。全书分为文献编纂研究与史实记载辨误上下两编。上编围绕《明孝宗实录》的编纂情况及特点展开,对其编纂背景、编纂过程、编纂思想、编纂特色、史料来源进行全面分析,探讨正德初期政局变化对实录编纂产生的影响,总结了《明孝宗实录》在保存史料、文献编纂等方面的史学价值。下编综合运用多种校勘方法对《明孝宗实录》进行校勘,重点条列其在名称(包括人名、地名、职官名)、时间、数字、文字记载和抄写等方面的错误,并逐一进行考证与说解。《明孝宗实录》是了解和研究孝宗朝历史的基本史料,对其进行辨伪正讹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对《明孝宗实录》进行深入的历史文献学研究,对于推动历史文献编纂学的深入发展以及实录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中国古代武艺珍本丛编(下辑)》

(全十册)

马明达马廉祯主编

《中国古代武艺珍本丛编(下辑)》收集整理我国古代武艺珍稀典籍四十余种,涵盖了武术武器、健康文化、军事运筹等主题。本书采取影印加提要的方式,既有对相关典籍内容和版本等方面的探讨解读,又有相关典籍精美版本的呈现。这些相关典籍多数藏于国内外的公私图书馆以及个人手中,为珍本、孤本或权威版本。如唐顺之的《武编》、朝鲜李德懋和朴齐家的《御定武艺图谱通志》、山逸人的《麻杈棍谱》、讷尔经额等的《兵技指掌图说》、佚名《少林六通拳棍谱》等,有重要的版本价值和收藏价值。

《拙轩集》

(金)王寂著张怀宇校注

《拙轩集》为金代中期著名文学家王寂所著。“拙轩”乃其斋名,因以名集。王寂(—),历仕海陵王、世宗、章宗三朝,《四库全书总目》评曰:“诗境清刻镵露,有戛戛独造之风;古文亦博大疏畅,在大定、明昌间卓然不愧为作者。”

《拙轩集》存诗首,词36首,文20篇,赋1篇。整理者张怀宇,校勘主要以文津阁本为底本,校以文渊阁本和武英殿本。注释于原文所涉事典,力求勾稽其来源及原意,于地理、人物及事件尽力注出。文末附王寂所作两部行记《辽东行部志》《鸭江行部志》,反映了大定、明昌时期文坛的成就,以及金代历史、地理、文化、人物、典章制度等方面内容,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和重要的文学文献价值。

《僧宝正续传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

(宋)祖琇(清)自融撰性磊补辑

吕有祥点校

《僧宝正续传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为“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专项规划,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禅宗在宋代以后的中国佛教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南宋祖琇编撰的《僧宝正续传》和清自融、性磊编撰的《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是继惠洪《禅林僧宝传》之后的两部禅宗史书,弥补了禅宗其他史书灯录之欠缺,传记按照禅师的生卒年代排列,“既载其语言,则当兼记其行事”,有助于了解禅师的思想言行,是考察和研究中国自北宋末至明朝后期禅宗历史与思想的宝贵文献资料。

《上党赛社古钞本辑校》

(全二册)

李天生校注

赛社源于古代先民对土地的崇拜,是活跃于大江南北重要的民俗活动。明清以来,上党地区是赛社比较兴盛的地区。与赛社相关的史志、笔记等文献资料颇多,却鲜有实证可考。年以来,上党地区陆续发现了一批清代中晚期的赛社古钞本,这也是在全国范围内发现的稀有赛社钞本。

《上党赛社古钞本辑校》是对上述古钞本加以校注的整理,分上下两册,共21个部分,含乐户传抄的剧本、乐曲资料、乐户卖身契约等书表、榜文,涉及唐代“大曲”、宋金“杂剧”、金元“院本”,以及作为“贱民”的明清“乐户”的生存状态。此次整理出版,具有填补史籍空白的价值,可为古代戏剧史研究、古代民俗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本书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

《江南女性别集六编》

(全二册)

胡晓明彭国忠主编

《江南女性别集》共计12编,每编含近40种明清时期江南女性别集,约万字;全部出齐后,所收女性别集总数将近种。届时,明清时期的江南女性别集将被网罗殆尽,本项目将成为国内外最大规模的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女性别集整理成果。

本项目为《江南女性别集六编》,集中收录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女性别集33种,总集(含选集)不收;单篇作品若散见于总集、他人著述或书画作品中,资以校勘、补遗。本书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

目前已出版的《江南女性别集初编》获年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等;《江南女性别集二编》获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等;《江南女性别集四编》获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等。《江南女性别集二编》《江南女性别集三编》《江南女性别集四编》《江南女性别集五编》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本项目首次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女性别集,具有重大文化积累价值和出版价值,可以惠及后世,留之久远。

《沈德潜全集》

(全十五册)

(清)沈德潜编著贺严整理

沈德潜,字碻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乾隆诗坛盟主。他不仅精于创作,而且著述宏富。在诗歌创作方面,他通过对“诗教”的强调和重申,重塑了“格调派”的诗歌理想和主张。在诗歌理论方面,著有《说诗晬语》,是中国诗歌理论的代表作。在诗歌选本方面,他历时数十年编选了《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国朝诗别裁集》等一系列古代诗歌选本,这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经典化行为,在中国诗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沈德潜全集》收入其所有著述及编选著作,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沈德潜全集的整理著作。

《夏承焘日记全编》

(全十二册)

吴蓓主编

本书是近代著名词学家夏承焘的日记全编,收录了其年(十七岁)至年(去世前一年)近70年(中间有数年日记佚)的日记,依据日记原稿重新整理。该日记是近代日记中名作,以篇帙巨大、内容丰富著称,极具史料价值。与已经出版面世的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相比,本书内容由原来的万字增加到万字,补充了年至年日记、年至年日记、中间原遗失的年等数年日记,补足了《学词日记》所删削的内容。

《扬州大学图书馆藏宝卷》

(全二册)

骆凡王定勇编著

本书入选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为“宝卷文献丛刊”之一种,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间宝卷文献集成及研究”阶段性成果。共收录扬州大学图书馆藏宝卷种、版本部的提要,包含书名项、版本情况、抄写流传情况、著录情况、文体结构、内容梗概、按语等,反映丰富完整的文本信息,并编制索引,便于翻阅利用;另影印旧抄本民间宝卷20种,是不可多得的写本文献,为学术界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资料。编著者骆凡,扬州大学图书馆馆员,主持扬州大学社科项目“扬州大学图书馆藏宝卷整理与研究”。王定勇,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江苏道情考论》,主编《中国宝卷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整理《尺牍友声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间宝卷文献集成及研究”。

《槐轩全书(西充鲜于氏特园藏本)》

(全八册)

刘沅著刘咸炘校

《槐轩全书》(西充鲜于氏特园藏本)为清末大儒刘沅倾其毕生之精力撰写的一部哲学巨著。该书汇通儒、释、道三家哲学精髓,成为“以今文经学为特征的清代蜀学发展新阶段的标志性文献”,是清中后期影响广泛的四川古籍文献,在中华学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鉴于《槐轩全书(增补本)》中《周官恒解》卷二之《地官司徒序官》西充鲜于氏特园藏本原缺,此次整理,以首都图书馆所藏致福楼重刊本补之。同时,我们又将槐轩门人龙铁根先生珍藏的《槐轩杂著外编》扫描整理,增补于后。《槐轩杂著》,初刻于道光辛丑年,共一百五十三篇。至咸丰壬子年重定再刻,较初刻本有所增删,共一百六十八篇。刘鉴泉先生于年因“古子书有内外篇、文集有内外集”例,将《槐轩杂著》未收的刘沅诗文,“凡杂书随笔之成首尾者悉录”。他亲自编定了《槐轩杂著外编》四卷,凡一百一十四篇。此书由槐轩门人杨世贤出资,由扶经堂于年刊成,是为民国戊辰扶经堂刻本。该版本至今已极为稀见,访求不易,故本次整理将其收入《槐轩全书》,以嘉惠学林是矣。

本次整理出版的《槐轩全书》是迄今为止版本优良、收录完备、兼具各版之长的槐轩文献丛刊,具有很高的版本及学术文化价值。

《先秦玺印陶文货币石玉文字汇纂》

白于蓝主编段凯马继编纂

本书对先秦时代的玺印、陶文、货币和石玉(石刻、盟书、玉和玉铭等)这四种古文字材料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全方位整理,按照《说文》体例进行文字编撰,将古文字字形汇集于相应字头之下,标明每一字形的具体出处、所在辞例、时代以及国别,汇集了原始材料及研究成果,并与古文字字形及其释文关联,是一部依据古文字资料的内在规律编纂的大型古文字工具书。本书首次将先秦玺印、陶文、货币、石玉四种古文字材料纳入统一的整理框架,为学术界提供翔实、可靠并且综合性成体系的材料,对传世文献的整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学科的研究有所助益。

《金陵刻经处大事记长编(-)》

金陵刻经处编

年,“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杨仁山居士(—)刻成《净土四经》,标志着金陵刻经处的创立,其刻版印经事业一直延续至今;经过欧阳竟无(—)、吕澂(—)等几代人的苦心经营,金陵刻经处已成为海内外闻名的文化机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雕版印刷技艺”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陵刻经处不仅是一个出版(雕版、印制、流通)机构,也是一个研究、教育机构,先后创办“祗洹精舍”和“支那内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佛学研究人才。近现代杰出人物谭嗣同、梁漱溟、熊十力、蒙文通、太虚大师等都曾在此求学,汤用彤、梁启超、章太炎等都曾到此问学讲学,陈三立、蔡元培、沈曾植、赵朴初等社会名流都与此有因缘。

本次出版的是《金陵刻经处大事记长编》上册,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录了从年杨仁山居士专心研究佛学到年“支那内学院”停办这近九十年的大事。一部金陵刻经处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佛教百年兴衰史的一个缩影。再者,本书的出版也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思想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往来成古今:近现代名人书翰百通》

夏子魁编

本书共收录近现代名人书札通,这些书札的作者是年以来最有代表性的一批人物,其中的许多都是课本中的“常见人物”,亦可说本书是一部浓缩的近现代史。对这段时间的历史事件感兴趣的读者,皆可以从他们入手去挖掘更深入的信息。

《嘉树堂藏善本碑帖丛刊》

陈郁编

本丛刊收录的均为流传有绪的名碑名拓,包括乾隆后期初拓本《石门颂》、明末清初最旧拓本《郙阁颂》、刘铁云藏本《崔敬邕墓志》、陆耀遹原石精拓自存本《元公姬氏墓志》、明拓原石本《思古斋黄庭经兰亭序》。成品逼真还原,举凡原拓的题跋、批注、印鉴,乃至旧痕、破损、污渍,一一呈现,原拓的字中丘壑、纸上云烟,无不纤毫毕现,惟妙惟肖,堪称下真迹一等。

《周亮工年谱长编》

朱天曙孟晗编著

周亮工是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艺术鉴藏家,《周亮工年谱长编》对以往研究中的疏误作了订正,在书中增加了《周亮工现知家世表》,并附录有《周亮工名、字、号、别称及室名一览表》《周亮工著述考》《周亮工传记资料》《周亮工集评》等内容,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周亮工的一生行迹,是一部个人映现的明清之际文化史。此书致力于基础研究,发扬年谱长编传统,体例详明,收罗宏富,编录精审,材料翔实,考证细致,无论对于研究周亮工,还是研究明末清初的文化艺术与收藏鉴赏,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书。

《中国彝銘学》

(全二册)

刘正著

本书是刘正教授对长达二千余年的殷周彝铭研究史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学术史总结,着重对历代著名彝铭学家及其彝铭学著作进行研究,指出其学术贡献和历史价值所在。

“彝铭学”,即通过对商周青铜器及其上面铸刻的文字进行史料性的解读,研究中国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文化、思想、语言、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本书首次将文物出土史、文物收藏史与文物流传史,将版本学介绍与文献作者传记统一起来,实现了著述体例和古籍研究模式的创新,从而使彝铭学和彝铭学史从古文字学、古器物学、金石学范围内脱离、独立了出来。

《秦汉简帛文献断代用字谱》

(全四册)

张再兴主编

《秦汉简帛文献断代用字谱》是在秦汉简帛语料库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目前学术界的考释研究成果,穷尽性地汇集秦汉简帛文献用字资料的新型工具书。全书收录秦汉简帛文献近60种,提供文献用字的完备数据。主要包括:字的多种记词形式、词的多种用字形式、用字的不同文献分布、用字的断代变化、词形用字的出现频率、各种用字形式的本用频率及出处等。

本书是基于完整统计数据的、以词和词义为单位的用字系统整理。通过断代呈现、历时对照、辞例与统计数据相结合,实现秦汉简帛文献不同时期用字的并现与检索。全书以断代的形式编排,共四卷,分别为秦简牍卷、西汉早期简帛卷、西汉中晚期简牍卷和东汉简牍卷(附东汉石刻)。体例严谨创新,脉络分明。首列实际用字字形和所记词的词形用字,辅以该组用法所出之辞例及出处,穷尽各组用字在不同断代的总频率及其文献分布,呈现秦汉简帛文献科学、准确的用字材料。除了以秦汉简帛语料库作为研究基础外,成书过程中的多路径用字审核、字词分布统计、多形式输出等步骤均在语料库中进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基于数据库的工具书编纂。此外,附录部分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单独呈现在配套的数字化网络平台上,实现纸质正文与电子附录二者相辅相成,供研究者协同使用。

作为一部汇集用字资料整理、反映用字研究最新成果的力作,本书是对出土秦汉简帛文献的创新性整理,也是汉语发展史中秦汉时期用字地位全貌和字词关系的真实呈现。既能够满足秦汉简帛文献用字研究定量统计的需要,又可以为考察汉字记录汉语的特点及其规律提供充足的材料;既为历时考察汉语字词关系变化提供指引和参考,又为深入了解汉语发展进程、助益古籍文献异文研究提供崭新的视角,对文字学、文献学和汉语史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八千卷楼书事新考》

石祥著

本书是关于清末著名藏书家丁氏八千卷楼的专题研究。八千卷楼主人丁氏的代表人物为丁申、丁丙兄弟,与常熟铁琴铜剑楼瞿氏、聊城海源阁杨氏、湖州皕宋楼陆氏,并称“清末四大藏书家”,在藏书史上地位显赫。

本书深入考述八千卷楼与书相关的史事,包括丁氏访书、藏书、著书、编书、刻书经过,以及八千卷楼藏书聚散、丁氏与同时代学人的交游等,分上、中、下三编。上编“八千卷楼藏书史考”,聚焦丁氏搜集藏书—损毁—再搜集—分售江南图书馆的过程,考述丁氏与同时代学人之间以搜访、通假、传抄书籍为中心的交游事迹。中编“丁氏著述新证”,重点探讨《善本书室藏书志》《八千卷楼书目》及《武林藏书录》等三种丁氏著作的体例与内容特点,还原其编撰过程。下编“丁氏编刻丛书考”,考察丁氏编刻《武林掌故丛编》等六部丛书的背景、缘起、过程,丁氏师友交游与其丛书校刻的关联,各丛书所用底本等问题。

《宋元书画题跋史》

施锜著

《宋元书画题跋史》一书系统整理和研究宋、金、元的书画题跋,并上溯唐以前书画题跋概况,下揽明清书画题跋景观,旁涉日本镰仓、室町时代受宋元影响之禅画题赞及“诗画轴”题跋。此书以社会学视角观察,注重题跋群体诸如宫廷帝后、重臣官僚、朝野文人、书家、画家于历史语境中的互动。从收藏、装褫、押署、款识、书仪、钤印、鉴赏、诗文、品评、书画理论、文人交游等多方面阐述书画题跋之形成、发展与盛行,于繁杂历史材料中选取代表性实例加以论证,阐明书画题跋发展史各个阶段之特征及转捩点,呈现了宋元书画题跋完整的历史脉络。

《陆九渊全集》

(全二册)

(南宋)陆九渊撰叶航点校

本书收录陆氏的全部诗文、语录,以道光三年刻《陆象山先生全集》为底本。清代著名学者、心学殿军李绂曾获得王阳明校本《象山先生全集》,并加以批注,此本后为陆九渊后裔所得,并于道光三年刊刻。故此本不仅内容全备,且附有李绂的批注,具有其他版本所没有的价值。此外,本次整理以成化本、正德本、嘉靖本、万历本、四库全书本等历史上的重要版本加以校勘,择善而从,庶几恢复了陆九渊文集的原貌

净宗书院

书院小铺

净安之家

点击查看

净宗书院

地点: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四段10号天嘉大厦B座4楼。

-

温馨提示:建议绿色公交出行。如需停车,若遇书院小区车位紧张情况时,周边可选择:文瀚学苑酒店停车场、洗面桥巷路边停车场、罗马假日广场停车场、武侯祠横街路口停车场。

往期精选

滑动查看

平常道︱敲吧,门终究会开的

随笔

疑惑心是我们最大的障碍

晨语|不要吹灭别人的灯

书院,生长在最美四月天——写在净宗书院成立五周年之际

平道︱曾经的创伤

随笔

凡夫的轮回心

晨语

24句古诗词,盛赞春天

平常道︱我是哪里人

人文行︱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

晨语

四月,让我们与美好同行

平常道︱赚钱之道

随笔

各种不同的生死

晨语︱倾听是涵养,慎言是教养,沉默是修养

探寻古寺回归山野

平常道︱真人不露相

随笔

管理,是人生必修之课

晨语

你有多简单,就有多幸福

春季净土行走邀约向往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你

平常道︱近水楼台不看月

随笔

管理双方的认知与态度

晨语︱寒尽春来,从此繁花一路盛放

平常道︱学道与学术

随笔

管理的境界

晨语

生命路上,总有一抹美好在灵魂里守候

平常道︱发电机与永动机

随笔

管理的两大分类

晨语︱清清浅浅人生路,简简单单随缘行

平常道︱珠宝盒与垃圾箱

随笔

管理是人世间永恒的话题

净安读书会

觉悟

晨语︱感情有先来后到吗

平常道︱套路

随笔

我们的恐惧心很多

晨语︱改善夫妻今生因缘

平常道︱我愿做个温和的人

随笔

我们心中到底有多少烦恼

平常道︱法不外乎人情

随笔

自卑是一种负面情绪

来自净宗书院的新春祝福

晨语︱享福,未必真的有福

平常道︱谦虚的民族

随笔

学佛也能增长我慢心

晨语

寿命可以加加减减

平常道︱淡如水

晨语

九句话告诉你什么是佛缘

平常道︱居有竹

爱情,能否恒温?

随笔

拥有一颗正面的心

净宗书院志工招募

晨语

时间煮雨,成全自己

平常道︱人工智能与人

随笔

你看透自己的心了吗

晨语

生命的列车

平常道︱我们的承传

随笔

生死同在

晨语

梦打破了

平常道︱礼乐之道

随笔

生死是从哪里开始的

晨语

急!急!急!

平常道︱笔墨当随时代

随笔

因缘决定生死

晨语

茶味

平常道︱最好的安排

随笔

每个人一生都离不开的问题

晨语

短文三则

平常道

黄花

征集

心向弥陀,喜迎佛诞

随笔

真理,跟每个人都有关联

晨语

为何突然少了一盏红灯

平常道

冬天的诗

随笔

人生,行走在生死之间

茶艺课开班啦!

晨语

人的运气好坏,都有因果

平常道︱逍遥游

随笔

病毒躲得过,死亡躲不过

晨语

爱子女的“七不责”

平常道︱得意与失意

随笔

借一双慧眼

晨语

世上增福最快的方法

平常道︱寻常的道理

如来菩萨

净安读书会︱慈悲的心量——沟通无碍

晨语

有很多话还没说

平常道︱大丈夫的命运

八段锦热潮席卷书院,听听他们的养身感悟

善现须菩提

金秋十月佛果净安

晨语

点灯会客

邀约︱“万经之王”之国学宝典

颂钵回顾

和音疗师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邀约

净静抄经梵音胜彼世间音

平常道︱包容的心,相善的天堂

乞士生活威仪

晨语

10句老话儿,说清一个人的财运

佛是怎么吃饭和穿衣的

父母与子女:一场渐行渐远的告别

平常道︱老去的意义

邀约

六味中国茶

净安读书会|言语,是心的声音

晨语

空才能容

邀约

琴箫雅集

平常道︱粗心与细心

“界”在佛学上的概念

晨语

人不能永远活着

平常道︱生命的根底

国庆特刊|我的国家记忆

佛的大讲堂和常随众

净安读书会|三经对三机,三机归一法

晨语

从寂寞中感受五味人生

平常道︱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