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德二年,秦王妃长孙氏诞下嫡长子,由于孩子出生于太极宫承乾殿,所以李渊亲自为这个孙子,取名为李承乾。除了有这个因素外,承乾二字还有着“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李世民登基后,便将嫡长子李承乾立为皇太子,此时李承乾年仅八岁。但随着时间流逝,李世民渐渐更加宠爱魏王李泰。李泰在所有兄弟中排名第四,却是李世民的嫡次子,因此除了李承乾,他最有继位资格。史书记载:“是时,魏王泰宠冠诸王。”李世民虽然宠爱李泰,却从未动过易储的想法。然而李承乾却因嫉妒胞弟,且李泰确实有夺嫡之心,曾派人暗杀过李泰。失败之后,李承乾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是起兵逼宫。由于事情败露,李承乾被李世民幽禁起来,虽说逼宫是大罪,但李世民不忍伤害儿子。最后为了同时保住李承乾和李泰,李世民不得不传位于另一嫡子李治,即唐高宗。原因是李治为人宽厚孝顺,如果是他继位,绝对不会伤害两位兄长。就这样,李治成为最后赢家,从父亲李世民手中接过皇位。他即位后,确实没有对兄长下手,那么他又是如何对待父亲的妃子们呢?李世民这一生,除了皇后长孙氏以外,共有14位后妃,李世民去世后,她们的结果主要分为四种情况。第一、迁居别宫李世民选择李治为继承人,一方面是看中他为人宽厚,继位后不会对兄弟下手,另一方面则是欣赏他孝顺。李治从小学习《孝经》,年仅四岁就能将《孝经》背诵出来,所以他对于父亲的妃子,自然不会太苛刻。所以他即位后,李世民这些诞下过子嗣的妃子,就可以选择是否留下。如果选择留下,那么便迁居别宫,但迁居之后,一切生活待遇不会受到影响。这样做并非苛待她们,而是因为新帝登基,必定会纳妃子,这些后宫就要为她们空出来,所以迁居别宫是必要的。不过这种情况只是极少部分。第二、随儿子去封地凡是诞下皇嗣的妃子,且儿子已经就藩,那么她就可以选择跟随儿子去封地生活。这种是最好的结果了,不仅能够保证生活无忧,还能母子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就好比韦贵妃,她曾为李世民生下皇十子李慎、皇十二女临川公主。李慎初封申王,后改纪王,唐高宗时期,授左卫大将军,出任邢、泽二州刺史、荆州都督、安州都督。李世民驾崩后,李治封韦贵妃为纪国太妃,让她随儿子李慎迁居藩地。据韦贵妃的墓志记载,她的晚年生活十分舒心,李慎对母亲十分孝顺。韦贵妃与李治和武则天的关系都很好,她在京时,就常常邀请李治和武则天赴宴。李治对其也十分尊敬,拜谒昭陵时,将其奉于长辈之席。第三、出家为尼这种情况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凡是没诞下龙嗣的妃子,李世民驾崩后,都要到感业寺出家,武则天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是最惨的,因为从此只有青灯相伴,就这样度过余生。不过比起某些朝代要殉葬的妃子,还是要好得多,毕竟还有一个机会。那便是如果被皇帝看中,还有机会可以回到宫中,相信不用笔者说是谁,大家都能猜出来,这也是要说的第四种情况。第四、册封为妃武则天的幸运,不是在她出家之后,其实早在李世民病重之时,她就与李治私通。李世民去世后,出于唐朝的制度,没有诞下皇嗣的武则天,不得不到感业寺出家。之后李治对她日思夜想,总是希望能找个理由接她回宫。王皇后因为无子,所以遭到宠妃萧淑妃的打压,为了对付萧淑妃,她做出令她后悔一生的决定,就是帮助李治接回武则天。武则天就这样顺利回宫,并得到李治专宠。之后她相继扳倒王皇后和萧淑妃,一步步掌握大权,直到成为女皇帝。(参考文献《唐会要》《新唐书》《旧唐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