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从古至今,为什么一直有人提出以孝治

北京白癜风治疗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
《孝经》是中国古代一本关于伦理的儒家著作,全书共分18章,属于儒家十三经之一,相传是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清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纪晓岚曾经提过,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孝经》之所以成为“经”,一者因为儒家著作中其地位十分高,二者里面对“孝”的阐述符合天道,“孝”的行为符合“人道”。孔子在《孝治张第八》提出过以孝道治理国家,后世不少学者、政治家也赞同。到底为什么他们提出“以孝治国”呢?下面,让我们回到《孝经》中孔子的言论去解读吧!孔子说:“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孔子引用古时候圣明的君王就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他们连极卑微的小国以及臣属也不遗弃,让下面那些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看在眼内,感恩戴德,所以各诸侯国臣民都表达欢心,大家一起奉祀圣明的君王。孔子接着提到:“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孔子指出,诸侯国治理自己境内臣民,即便是对失去妻子的男人和丧夫守寡的女人也不敢欺侮,属下的百姓看在眼内,也会感恩戴德,知道统治者也会这样对他们,于是他们就会帮助诸侯祭祀祖先。孔子接着又说:“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治理自己卿邑的卿大夫,即便对于臣仆婢妾也不失礼,更何况对其妻子、儿女了,所以会得到众人的欢心;他们乐意奉事其父母亲。只有这样,才会让父母双亲在世时安乐、祥和地生活,死后成为鬼神享受到后代的祭祖。由此,自上而下表达孝心,晚辈对长辈有关怀,后辈对祖先有敬畏,人心就自然顺服,天下争斗就会减少。可见孔子认为,孝治的本意,重在得到人民的欢心,也就是不敢恶于人,不敢慢于人的实在表现。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孝顺,就是获取民心的基本,民心顺则民意不堵,小至家庭,中至集体,大至国家,都可以获益。孔子在《孝经》阐述的这段话,指出一国元首有很大的道德行为,那四方万国的人,都被感化的心悦诚服,没有不顺从他的。由此可以证明以孝道治理天下国家的优点,再没有比他更好的方法了。虽然儒家的思想一直被认为是理想主义,但古往今来不乏践行者,他们要用自己的学说和行动实现和谐社会,笔者在此觉得,这个理想,终会有实现的一天!end编辑

胡狸图

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