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阐发最重要的道孝经第22课总22

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荀子》中的一段话,“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无法者,人之大殃也。人无师法,则隆性矣;有师法,则隆积矣”。得到老师的教育,努力学习法度,人就会获得巨大的精神财富,得不到老师的教育,不学习法度,人就会遭受深重的灾难。人没有老师的教育,又不学习法度,就会放任自己的恶性。有老师的教育,又努力的学习法度,就会不断的积累好的品德和才能。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阐发要道的基本路径

今天我们要学习《广要道章第十二》,广要道:广,推广,阐发。要道,最重要的道,最根本的道。如何发扬光大要道。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在发扬光大至德要道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什么办法?又有哪些方法和手段是重要的?中国古典文化的妙处在于它不仅仅有正确的价值体系,它还有通往正确价值体系的好方法,好手段,保持路径畅通。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我们把孝圈一圈。教民礼顺,莫善于悌,我们把悌圈一圈。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我们把乐圈一圈。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我们把礼圈一圈,靠什么方法去发扬光大?就靠孝、悌、礼、乐。

《孔子家语》当中有一段专门讲孔子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先之以孝悌,道之以礼乐,遂之以仁义,成之以文德。孔门弟子三千,登堂入室者七十余人,称七十二贤。孔门的教学方法和《孝经》的脉络是一样的。

孝悌在先

下面把我们把孝悌礼乐再来理一理。

先来到第一个点,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在孔子看来,孝道首先表现在亲爱自己的父母双亲,由此就能够推广到别人的双亲,有自己的父母双亲需要亲爱,想到别人的双亲也需要亲爱,于是人和人之间就能够亲爱和睦。针对这个方面《孟子》又一个经典的概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二点,教民礼顺,莫善于悌。悌,表现在敬重并遵从自己的兄长。敬重并遵从自己的兄长,由此向外推广一步,想到所有的长上都需要敬重,长,长辈;上,君上。对于在前面给我们带路、引领我们、呵护我们、帮扶我们,在我们生命中扮演上述角色的人,我们只能用尊敬和遵从来回报。《论语》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礼乐其后

第三点,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为什么音乐在移风易俗上起的作用最大?我们首先要看风俗是怎么建立起来的。风俗本于人情和人性,是由于我们的情感建立起来的。那么音乐的起源又是怎样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声音怎么来的?我内心有一个感觉,我心里开心,我就要说话,说话还不过瘾,我就要有旋律、有节奏的说话,有旋律的说话,还不过瘾,那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所以音乐是人内心情境最真实的表达。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听到外在的音乐的时候,我们应该敏锐的意识到音乐也承载着其他的生命最真实的内心的表达,所以它能够直击我们的心灵。当然,我们理解音乐的时候,也不能仅仅理解想唱歌、想跳舞这样的音乐,我们还应该能够理解像经典这样的正音雅乐。

每每有朋友给我发来信息求助说,又有点浮躁了,又失眠了,又这样又那样了,我总是用一招包治百病——去读经典。读就可以了,最好放出来声音,大声的读,为什么?很多事应该怎么办,与其问我,不如问圣贤。大声的朗读出他们的思想,会给我们一点启发。起码,读着读着,心就能够静下来。

那么这个原理是怎么来的?在自然生命的层面,从我们身体的结构,从它作为一个自然的生命,它有它内在的原理,这个原理正如当中《乐记》所表达的,“正声感人,顺气应验、顺气成相,和乐生焉”。

典籍当中承载着正音雅乐。说的直白一点,它承载着满满的正气,当正气到了我们体内的时候,就开始引发我们体内的顺气。一个人越是正,他做起事来越是顺,我们会发现那些做事情比较顺利的人,往往是比较正的人。现实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它是有原理的。正声感人,顺气应验,外面的正气引发了我们体内的顺气。于是正和顺它们就见面了,他们就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当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开始形成一种氛围——顺气成相。

顺气成相,外面的正气和我们体内的顺气,他们一接头就成了一个相。你可知道这个相它成在了哪里?成在了我们的外貌上。经典是最好的保养品,读经典的人能变得越来越美,会焕发一种大美,焕发一种气象。我们会愿意靠近读经典的人,我们读经典也会让我们成为让别人愿意靠近的人。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有原理、有科学依据的,不是我们盲目的想象,而是事实就会这样非常真实的发生。

今天咱们提倡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怎样构建的?是由那些内心和乐的人构建的。内心和乐的人,才有能力和别人去构建和乐的关系。当和乐的人越来越多,和乐的关系越来越多,那就是和谐社会。我们还可以用另外一个词来表达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公,公共。要始终考虑在一个公共的环境中,应该秉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在一个公共的环境中,人和人之间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第四点,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荀子》讲:“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礼有三项根本,这三项根本分别是:天地是人出生的根本,祖先是同类种族的根本,圣君老师是治理的根本。而礼有它特别的特质,至于是什么,我们明天再说。

一念恒定,美成在久!明天见。

向上仰望,不切断和我们祖先之间的联系。

向下扎根,不切断和一方水土之间的联系。

扫码报名《孝经》讲读

扫码报名黎明即起孩子团

扫码报名解码青春期

扫码加入视频直播课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