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孝,孝天下之父母

节选自《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群书治要》看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第03集(全文共个字,阅读需3分钟)在《礼记》上还有一段论述,关于怎么样尽孝的,说:“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我们的身体都是父母给予我们的,那用父母给予的身体去做事,怎么敢不恭敬呢?后面它举了几个例子。“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如果你生活起居不够庄重,这就不是孝的表现;如果你侍奉君主、侍奉领导不竭忠尽智,这也不是孝的表现。“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如果你做官不认真负责,没有尽到自己的本分,还经常损公肥私、贪赃枉法,这也不是孝的表现;与朋友相交往不够诚信,这也不是孝的表现;作战没有勇敢的精神,这也不是孝的表现。“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也就是说这上述五者都做得不够好,灾殃会殃及到父母,也会辱没父母的名声,所以怎么会不恭敬呢?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孝子的心中,时时挂念着父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小心谨慎,生怕辱没了父母的名声。《弟子规》上也说,“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很多人就问:“你们讲孝有什么用啊?你看某某高官,他也是一个孝子,他对父母挺好的,不照样贪污受贿、违法乱纪、锒铛入狱了吗?”这就是不懂得孝的内容很全面,不仅仅要赡养父母,让父母衣食无忧,还要养父母之心、还要养父母之志。所以在《孝经》上也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父母培养我们一次,并不仅仅是希望我们在他面前端茶倒水、养老送终,他更希望我们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人,所以当我们在竭心尽智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尽忠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尽更高层次的孝。所以大孝,孝天下之父母。-----------------------正体--------------------在《禮記》上還有一段論述,關於怎麼樣盡孝的,說:“身也者,父母之遺體也。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乎?”我們的身體都是父母給予我們的,那用父母給予的身體去做事,怎麼敢不恭敬呢?後面它舉了幾個例子。“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如果你生活起居不夠莊重,這就不是孝的表現;如果你侍奉君主、侍奉領導不竭忠盡智,這也不是孝的表現。“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陣無勇,非孝也”,如果你做官不認真負責,沒有盡到自己的本分,還經常損公肥私、貪贓枉法,這也不是孝的表現;與朋友相交往不夠信,這也不是孝的表現;作戰沒有勇敢的精神,這也不是孝的表現。“五者不遂,災及於親,敢不敬乎?”也就是說這上述五者都做得不夠好,災殃會殃及到父母,也會辱沒父母的名聲,所以怎麼會不恭敬呢?這就告訴我們,一個孝子的心中,時時掛念著父母,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小心謹慎,生怕辱沒了父母的名聲。《弟子規》上也說,“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很多人就問:“你們講孝有什麼用啊?你看某某高官,他也是一個孝子,他對父母挺好的,不照樣貪污受賄、違法亂紀、鋃鐺入獄了嗎?”這就是不懂得孝的內容很全面,不僅僅要贍養父母,讓父母衣食無憂,還要養父母之心、還要養父母之志。所以在《孝經》上也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父母培養我們一次,並不僅僅是希望我們在他面前端茶倒水、養老送終,他更希望我們能夠成為一個對國家、對人民有益的人,所以當我們在竭心盡智地為人民服務、為國盡忠的時候,我們就是在盡更高層次的孝。所以大孝,孝天下之父母。小故事大智慧学习传统文化利己又利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