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且过半生,是中年,说容易也不容易,与时光相伴,容和易不过百年。
经常听身边的朋友说,三十岁以后,生活没有谁比谁更容易。上有老,下有小,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扑面而来的压力,让人无处可逃。为了周围的人,也为了自己,不能停歇,也不敢回头。
青葱岁月已过,美好韶华已逝,随着年纪渐长,经历的事越多,反而会让自己的心变得平静下来,从爱热闹变成一个喜欢独处的人。
回望半生,你终会明白,生活都是靠自己撑过来的。人过五十,拼的是扛事的能力和翻篇、
的格局。
01扛事的能力
俗话说:不扛事,注定人生充满坎坷;熬过去,人生便是柳暗花明。
你会发现,年纪愈是上去,愈是靠一口气吊着,一旦泄气,人就塌了。所以,扛住,就意味着一切。关于‘扛’,我们一定要向一个人学习,他就是曾国藩。
大器晚成的曾国藩,一生大起大落,在晚清内忧外患之下,一介文官,临危受命,变成武将。他从小镇做题家一路逆袭,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曾国藩从小出身贫寒,深知唯有考科举这条路,才能出人头地。为此,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孝经》、《大学》、《中庸》等经典书籍,9岁的时候,就已经把五经都学完了。
回顾曾国藩坎坷求学路,5岁开始参加童子试,一路跌跌撞撞,前后经历了五次考试,虽然每一次都落榜,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他二十一岁时,参加一次乡试,期间还遇到考官当众侮辱他的文章,悬牌批责‘文理太浅’,给曾国藩丢脸。
这些事情发生后,曾国藩丝毫未动摇过自己的决心和志向。他仍然刻苦求学,坚持不懈,在第七次考试中,中了秀才,那年二十三岁;第二年,他中了举人。
曾国藩就是这样,不断地和自己死磕,遇事不怨,遇事能吃苦。终于在二十八岁时,中进士,点翰林,长达二十三年的寒窗苦读,最终修成正果,从此飞黄腾达。
其实,并没有人生来就特别能扛事,这些能力,都是在人生磨砺中,慢慢修炼出来的。
能扛事,是气魄,更是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
02翻篇的格局
人到中年,大多数人都感觉身心疲倦,活得很压抑。这并不是因为周遭有多不喜欢,而是因为记性好。
一位作家曾说:“人生不忘记许多,生活便无法继续。”
看过一则故事:讲的是英国前首相乔治,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
有一天,他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
朋友看着纳闷,就问乔治:“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
“是的,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笑着说。
“其实,我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当你关门时,你可以将过去一切都留在身后。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令人沮丧的往事,一切都会成为过去。关上门,你才能轻装重启。”
朋友听完,陷入沉思,不由得心潮澎湃。乔治也正是凭借这样的精神,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最后登上英国首相的位置。
人活到一定年龄,就会渐渐懂得历事炼心的道理。无论你经历的过去是灿烂,还是不堪;它们曾让你耿耿于怀,还是心灰意冷,毕竟都已成为过去。
人生在世,放下,便是自在。学会关上身后的门,才能轻装前行,感受更多美好的喜悦。
因此,人过五十,学会翻篇的格局,生活才能越过越好,路才会越走越宽。
03写在最后
人生苦短,冷暖自知,万事皆苦,唯有自强不息。
人长大的过程,本就是一个不断适应世界,不断升级打怪的过程。生活中经历的许多困苦时刻,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渡,其他人爱莫能助。
三十岁是一道坎,想要的是更好的生活,立品、立业、立家,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与二十岁相比,多了一些成熟。
四十岁是人生辉煌时期,经历过迷惑、波折、徘徊与奋发,对人间有了理智和苏醒的认知。处事圆滑,相对通达,比起三十岁,多了一些从容。
五十岁是知天命的年纪,知天命便是知进退。早已看透这人间冷暖,历经坎坷和沧桑,渐渐学会放下,得失随缘,与三四十岁相比,多了一些豁达。
在往后的岁月里,愿你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事来扛住,事过翻篇。让自己活得更从容、更豁达、更洒脱。
作者:小T
热爱读书,写作,生活美学践行者,希望用温暖的文字书写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