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一副对联,道尽了读书交友的至高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m.39.net/news/a_9084075.html

对联,又叫楹联,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大家的喜爱。它可长可短,无论言志、说理,还是抒情,都是极佳的选择。从朱元璋大力提倡以来,它更是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很多读书人都会写下对联来勉励自己,一代伟人周恩来,在天津南开读书的时候,就曾写过一副对联自勉: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是举世公认的伟人,夏承焘在《挽总理》一词里曾写过“一代完人、千秋公论、六州此老”的赞颂之句。周恩来能够成为一代伟人,这与他从小志存高远、严于律己是分不开的。从这副对联里,我们也可以一窥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就有了明确的读书、交友准则,并一直贯彻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

何为“有肝胆”?

这副对联的上联写的是交友共事之准则,在周恩来看来,交友就应该交“有肝胆”的人。那么,什么才是“有肝胆”呢?

真诚肝胆,即肝和胆,比喻真诚的心。我们常有“肝胆相照”这个词语,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里也有“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句子,意为“去”的(康有为)和“留”者肝胆相照。

在周恩来看来,朋友首先需要是真诚的、信任的,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一颗真诚的心的朋友,则会为了利益、声名等而出卖自己。自古以来,多少英雄好汉都是败在了朋友身上。就以上文提到的谭嗣同、康有为为例,在“戊戌变法”的时刻,他们就是败在了袁世凯的手上。最开始的时候,维新派都以为袁世凯是志同道合的盟友,可是袁世凯对于变法,有一颗真诚的心吗?那不过是他获取名利地位的工具罢了。

诤友有肝胆之人,便是诤友,敢于直指自己各方面犯的错误。因为这样的朋友是真心与自己交朋友的,所以他会为了你好而直言不讳。

《孝经》里说:“士有诤友,则身不离於令名。”孔子也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在这些往圣先贤的眼里,诤友是值得一辈子交往且珍惜的朋友。

魄力对于有肝胆的人来说,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魄力。所谓有魄力,即做事果敢,不拖泥带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很多人的失败,不在于是否思考清楚,而在于能否及时决定并行动。

在中医思维里,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能出主意的人很多,而有魄力决断的人却少之又少。若能两者结合,便是最好的。唐太宗李世民能够创造出“贞观之治”来,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房谋杜断”——房玄龄谋划,杜如晦决断。而主意可以出很多,决断却只能选择其中最合适的一个。

身边之友,若是有肝胆之人,很多事也就简单许多了。袁绍在“官渡之战”之所以一败涂地,不是他的谋士没有出主意,而是主意太多,袁绍不知道听谁的。

何为“无字句”?

读书,是继承前人的智慧,开拓自己的眼界最好的途径之一。可是,在浩渺书海里,我们又该如何读书呢?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回答。周恩来说读书要在“无字句”处读,这“无字句”又是什么呢?

寻章摘句老雕虫李贺在《南园十三首》里说:“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在这首诗里,李贺是反对皓首穷经、一辈子伏案在书本里的。在他看来,不是读书没用,没用的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所谓“为读书而读书”就是只掌握那些书本知识,而不去应用,一辈子掉在书袋子里出不来。

毛泽东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就讲到了读书的目的——实践。一切所学,只有实践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如果没有实践,如果不能创造价值,那再丰富的知识,也是无用的。

周恩来在年少的时候,就知道了实践的重要性,所以他所学的,必然是有利于提升自我修养的学问,是有利于国家将来发展的经世致用的学问,而不是为了故弄玄虚、沽名钓誉的工具。那“无字句”指向的,正是实践。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是会说谎的,即使是真理,也会说谎。方其成为真理之时,也许真的是真理;但时光流转,真理也会流为谬论。当“地心说”大行其道时,它便是真理;而一旦哥白尼以“日心说”击破,真理便成为谬论,异端邪说的“日心说”转而成为真理;随后科技发展,“日心说”亦从真理变为荒谬。

可是,那广袤的大自然是不会说谎的。它真真切切的在那里,只待慧眼识别它。一切有字之书,只是过往一个时代的记载,它是对的,也会是错的;它是传承,却不是亘古不变的圭臬。

周恩来说读书要从“无字句”处去读,就是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尽信书,要用有字之书去发现那“无字句”处隐藏的真理。过去是可以被打破的,也只有打破,世界才会发展。

一“有”一“无”,有无之间,自成道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