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孝经 >> 孝经评价 >> 先谈仁义礼孝德

先谈仁义礼孝德

如何想学儒家,就必须要明白几个基本概念,即仁义礼,弄不清楚仁义礼的概念去学儒,就等于是盲人骑瞎马,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那么我们先说说仁义礼孝德的概念

何谓仁义,百度可知,仁爱和正义,对不对,对,但不过是字面意思,绝不是孔子的仁义,先说“仁“何谓“仁”既善也,善字易解,善良的意思。虽然三字经开篇而言“人之初性本善”我还是认为性本无善恶,用之善则善,为之恶则恶,善恶皆出自本心。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而仁,就是为了约束这种善恶由心。既然是意之动分善恶,就有了为善去恶的致良知。但人人都会偶然的有恻隐之心,而恻隐之心就是仁的开始,说白话,什么是仁,别有害人之心是谓仁也,仁者,善意也。

孔子只要求仁义礼这是最朴素的儒家

何谓“义”,我们都有义不容辞的说法,义者,不是正义之本意,如果解释为义务,我觉得更为贴切,义是自己的责任,是本职工作,比如老师,你的义就是教书育人,启蒙思想,而不是想办法从学生那里得到物质享受什么的,如果是是学生,那就是要好好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让父母少操心,即为义也。

何谓“礼”。儒家之礼者,不是礼貌之礼。虽然也包括礼貌之容仪,但根本上说的是规则,论语中的礼,常与乐并用,称为礼乐,乐者,泛指乐器,但是却代表了能享受到的待遇,遂有“八佾舞全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为什么孔子对这个深恶痛绝,是因为八佾是天子的规制。如果以现代做比较,你一个市长,享受国家领导人的待遇,这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前面我们讲过,孔子得道,得了个秩序二字,想让邦国上下各司其职,各安其位,还有什么事比这个更好的,所以孔子提倡并强调礼的作用

孔子的仁义礼,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孔子的仁义礼,是让邦国上下各阶层都心存善念“仁”,依据定好的规则“礼”,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义”。所以仁义礼就够了,但我们学到的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因为智信是后来加上去的,在仁义礼的基础上,孟子加上了智,智者,往大的说,是明辨是非的大智慧,往小了说,是勾心斗角的小聪明,既然儒家提出了仁义礼,就不该有智,因为智慧出,有大伪,伪者,仁义的灾难和礼崩乐坏的开端,而至于后来朱熹加的信,则更是狗尾续貂,信近于义,义本身就包括了信,所以真正的儒家,只有仁义礼,没有智信,

说到五常,再提提三纲,三纲者,君臣,父子,夫妻,孔子提倡之三纲,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何谓也。国君就应该有国君的样子,臣子就应该有做臣子的职责,父亲就应该有父的责任,孩子就应该有孩子的本份。后世之儒,为了迎合统治皇权,硬给改成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这不是真是的儒家,这是培养奴才的腐儒,因为儒家还有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之说,但这个观点敢在封建社会宣传嘛,这是造反的节奏,如果宣传了,直接会被夷十族的,因为学生也会给你杀绝的。我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观点,是因为知道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易者,只有顺天应命,而没有愚忠愚孝,而且也是很推祟天下无道,汤武革命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儒家之道,即为民心。虽然和道家之道是同一个字,但和道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天之道要表达的意思绝不相同,大相径庭。

孝之一词,始终贯穿论语,是仁之根本呢?还是真是像后世所说的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呢,虽然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看这话,表面说的是不敢毁坏,学而不思则罔,我们需要往深处想,如果伤了自己的身体,就会让父母担心,就我们现代来说,如果我们的孩子受伤了,我们恨不自己代替孩子,此时我们就有了心累的感觉,为什么,操心呗,随着孩子的成大,孩子出行在外,父母会担心,等父母老了,干了一辈子,干不动了,该赡养老人的时候,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让父母寒心。所以说,孝者,就是别让父母操心,担心,寒心,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父母尽量过的舒心,开心,暖心。孝者,别让父母操心,尽自己最大的可能让父母舒心,就是孝了。(现在网上有一个比喻,把孝和婚姻放一起了,我觉得是畜生不如的东西,夫妻着,人尽可夫,人尽可妻,根本没有可比性,就是一个陌生人,养了我们二十年,也该把养育费给付了吧,真不想赡养父母,就先把奶水钱,十八年的生活费付了,不能说你十八年前享受了权力,十八年后你不尽义务吧,做人不能太双重标准了,)

德者,在天曰道。在人曰品行,在施行曰有益,我没有用利字,因为能让人产生歧义,益着,包括利,而不仅限于利。为什么说在天曰道呢?道生养万物,生而不有,以万物为刍狗,一视同仁,是以有德。在人是品行,人之德,如果表现出来的呢?就是看人品和行为,人品好,行为端正,就会说这个人品德很好。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遵循仁义礼的原则,是以有德。在施行曰有益呢,为人师表,教育孩子,虽不得利,但解惑了,是以有德。所以德者,也是儒家强调的根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