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一生功绩不菲,在皇帝心里地位也不低,

年,朱熹遭到罢官,累及弟子,或被下狱,或被流放。他明明兴建书院又四处讲学,救济百姓还功绩显著,为何却收获“十大罪状”?

说起朱熹,可以说是自带光芒的传奇人物,据说他出生之时便有两座大山起火,其父朱松觉得这是好兆头,是喜火,于是给儿子取名朱熹。

再看朱熹的相貌,也非同寻常,相传他脸上有七颗痣,排列成北斗。整张脸好似一个北斗定位系统,定位了理学在历史上的位置。

朱熹从小就有成为名人的潜质。他五岁就能读懂《孝经》,而且说出了“如果不孝顺,就不是人”的言论。六岁写“桃花潭水深千尺”,错把“桃”字写成了“挑”字,父亲指出后,自罚一千遍,而且写得特别专心,感动了上苍,大雨打落的桃花都为他再次盛开了。

年幼时和一群小朋友玩沙子,别人堆城堡,他画八卦。当父亲指着天空告诉他这是“天”,他却追问天的上面是什么,把父亲问得无话可说。

朱熹的脑回路绝对与普通人不同。

在14岁这年,朱熹失去了父亲。此后,他便跟着义父刘子羽发奋读书,每天天一亮就起来诵读,义父问他:“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怎么不多睡会儿?”

朱熹认真地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我早睡早起,要抓紧时间读书。”这回答,让义父甚是欣慰。

因为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好学,朱熹19岁就考中进士。他是以佛学入仕的,但是后来却反对佛教的盛行。他为何如此前后不一呢?

原来宋朝拜佛求仙的风气越来越浓,已经影响到了宋朝的发展和兴盛,朱熹看到了佛教浪费财力的弊端,这才主张反佛崇儒。

他的主张像一把利刃,要“刮骨疗伤”来救治南宋,可是他抗金的主张让主和派非常反感,于是他开始处处遭到排挤。

既然皇帝不欣赏,华丽转身就是潇洒。朝堂不留“神”,自有留“神”处。朱熹开始有了大把的时间,他可以用来研究学问、写书、宣传自己的思想。

他把儒家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并融入了自己的感悟,创造性地发扬理学。朱熹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大师,是因为他不仅善于发现人才,而且爱惜人才,擅长培养人才。

一次,朱熹曾经路过一家酒馆,看到一个小孩在门口玩,那孩子看起来很聪慧的样子,于是,朱熹拿出一枚铜钱,放在桌子上,对老板娘说:“给我上九个菜。”

这老板娘站着愣了许久,只见男孩对母亲说了几句话,他们便一起忙碌去了,过了一会儿,老板娘端出来一碟韭菜,朱熹见了大喜,问道:“你怎么知道我要的是韭菜?”男孩说:“一个铜板只能买这盘韭菜。”

朱熹非常欣赏男孩的聪明,要教他读书,母子俩当场拜谢朱熹。后来男孩学有所成,考中状元,他们很感谢朱熹的知遇之恩,在酒馆的原址上建了朱熹祠堂,纪念这位“伯乐”。

朱熹很重视教育,他在书院、精舍讲学、著书长达四十余年。

据考证:朱熹一生亲自创办书院4所;修复书院3所;读书的书院6所;讲学的书院41所,总共67所。著名史学家方彦寿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与这么多书院有关的,朱熹是第一人!”

其实,在朱熹的一生中,他当官的时间还没有他讲学著书的时间长,难道是他不想当官吗?

细说起来也并非如此,朱熹心里还是想当一个为民着想的清官的,包括他的父亲朱松也是如此。

只是,他的主张得不到采纳,又受到排挤,难免会觉得很憋屈。所以朱熹把自己的理想化作了培养人才,让他们来实现拯救宋朝的梦想。

朱熹的影响力确实震撼了南宋,一部《四书》成了科举考试的教科书,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是相当高的。

但他主张限制君权滥用,却遭到了宋宁宗的嫌弃,于是遭到罢免。

后来监察御史沈继祖捕风捉影、颠倒事实弹劾朱熹“十大罪状”,朝廷权贵对理学掀起了残酷清算,对59人进行处罚。

朱熹被斥为“伪学魁首”,位列黑名单第五位,朱熹的弟子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

面对如此重挫,朱熹没有对判定的罪责进行辩解,而是“谢罪”归家,因为他明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算辩解,也不过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完成自己的梦想。

朱熹死后,十里长街相送,这是人们对朱子人品的敬仰,也是对朱子学说的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0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