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孝经 >> 孝经评价 >>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界无处不充满着“孝”。“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孝经》

《孝经》,儒家十三经之一,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传说是孔子所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吴疏。全书共分18章,认为百事以孝为中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认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能“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开宗明义章是《孝经》的纲领,先王的“至德要道”,用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仇恨,这就是孝道。孝道,是德行的根本,是教化的出发点。行孝道的时候,先要从爱护自己做起,一个人的身体,甚至一根头发或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传承孝道

孟郊的诗句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恩情是难以报答的,我们只有从小做起,自我独立,分担家务,传承中华文化孝道之风。我要多学习一些孝文化,做一个孝顺的好少年。弘扬孝道,传承美德,孝顺是一盏明灯,将照亮我的路。

传承中华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在泱泱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许多优秀的美德。一直传承到现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德应该是——孝”。“百善孝为先”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意思是孝敬父母应居一切美德之首。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他就会乐于助人。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佳话。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孝顺父母,让父母知道我们是孝顺的孩子,让父母知道他们所做的一切没有白费,一切都是值得的。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弘扬孝的传统美德。孝,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完美的表现出来,但我们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诠释它。

来源/网络(侵删)

图文编辑/宣传部

我们在这里,等风也等你。

欢迎加入谦心国学社的大家庭!

缘起国学缘聚谦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