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朝妇女,为何入道做女道士丧夫之痛,

导语:浅谈唐朝妇女,为何入道做女道士?丧夫之痛,追求长生不老,为改变身份过渡阶段道教是唐王朝的国教,在唐代道教发展达到了历史的鼎盛时期,道教也是唐朝男女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之一,那么唐代为什么这么崇奉道教呢?笔者认为,唐代妇女奉道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出于对宗教的热爱,立志做一个清心寡欲的道教真人;有的通过道教改变自己的身份,一有时机就脱离道门重做俗人,还有的是希望借着道教的法力摆脱肉体和精神的痛苦。根据文献资料总结,笔者将唐代妇女奉道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种:一.遭遇丧夫之痛,走上宗教道路;通过史料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唐代信奉道教的妇女中,无论是出家在道观修行,还是居家修行,有很大一部分妇女是因为丧夫之痛而走上了宗教道路。例如,唐宪宗的女儿永安公主,夏家回鹘可汗,可汗死后,永安公主入道。根据唐代墓志资料,在12篇女道士的墓志中,因丈夫死亡入道的竟然有4例,这个比例不可谓不高。笔者认为,主要受守节观念影响,自汉代以来,妇女深受《列女传》、《女诫》、《女孝经》等思想熏染,这种守节的思想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尽管唐朝世风开放,但在男权社会里,妇女们“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仍然很强烈,既然不愿改嫁,就要忍受守寡生活,而宗教就是最好的麻醉剂。二.自幼体弱多病或身患重病,希望借着道教神力来增强体质或消除疾病,唐代基于这种原因入道的妇女非常多,有的妇女得了不治之症,而急忙入道祈福的,前文所提到的唐玄宗妃子赵丽妃就是在病入膏肓之时入道。还有的女子,从小体弱多病,希望借着道教的法力保佑身体安康的。《新唐书》记载“华阳公主,诏悟过人,帝爱之,视帝所喜,必喜遇;所恶,曲全之;以病丐为道士,号琼华真人。”三.受亲属影响信奉道教,唐代很多妇女信奉道教,或者入道做了女道士是受身边的人或亲属影响的。例如,柳默然道士是中年之后入道的,她的女儿受到她的影响,也入道成了道士。又如,李元敬本身非常崇信道教,因为做官而一直不能潜心修道,他的女儿在他的影响下,在其丈夫死后,也选择入道作为摆脱痛苦的一种方式。四.受国家政策的影响,道教在唐朝影响力很大,但是佛教影响力更大,佛教信徒更多,有些本来信佛教的妇女,在武宗实行灭佛政策强迫僧尼还俗之后,一些女性就改佛教入道教。五.追求长生不老,唐代有部分妇女信教,是因为听信道教徒的宣传,通过道教的修炼可以达到长生不老,青春永驻的目的。前文提到的玉真公主希望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不惜抛掉自己唐室公主的名号及公主待遇,入道观修行。六.为改变身份而入道,唐代妇女入道还有其特殊的目的,就是把入观做女道士作为一个可以转变身份的过渡阶段。例如,唐玄宗的杨贵妃,为了掩人耳目,隐瞒玄宗的儿媳妇寿王妃的身份,出家入道观做了女道士,法号太真。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官妓马凌虚,马凌虚为了嫁人,先入道脱离乐籍,然后再还俗就可以嫁人了。总之,唐代妇女入道的原因还有很大,有真正喜欢道教学说的,有为了替祖母祈福的(太平公主),有的向往自由生活的(宫女)等等。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唐会要》、《全唐文》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5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