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中国人在取名字这上面比较繁琐,因为中国的古人不仅仅要取一个名,还要取一个字,当然现在很少有人给自己取“字”了“名字”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只是一个词。在古代“名”和“字”是两个词,在古代,甚至是现代,稍有文化的人大都有名和字。譬如:司马迁,字子长;韩愈,字退之;曹操,字孟德。名字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秦记》云:“名者,己之所以事尊,尊者所以命己;字,则己之所以接卑,卑者所以称己。”姓名是个人的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姓名在时代演变过程中,与社会不断互动形成了姓名文化,成为历史的一种活化石,成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和镜像。通过姓名这扇“窗口”,可以了解一个民族历史、宗教、民俗等诸多文化信息。中国姓名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颇具民族特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姓名除了用于人际传播之外,以便扬名在外,光耀门楣,名垂千古。正如《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姓名的大众传播,与诗歌关系甚为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谓是诗性传播。何为诗性传播?姓名往往受惠于诗歌,得其助力实现大众传播。古人是如何取名的?据《左传·桓公十六年》,鲁桓公向申儒问取名的方法,申儒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生命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申儒向鲁桓公说出这5大禁忌,对后世的取名影响深远。中国自古以来,无论帝王将相还是普通老百姓,取名都要寻出处的传,从国学经典中选取字词,是中国古人最常见的取名方法。例如,秦朝秦始皇长子扶苏,其名来自《诗经·郑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雪芹”二字出自苏东坡诗句“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5%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