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解码谁有这五种品质,将一生平安顺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_p2/
千古奇书《素书》分为原始章、正道章、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章、安礼章六大章节,共有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个字。内容涉及修身养性,洞察人性、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等多个方面,可谓是句句箴言。一、一个人安身立命的五个基本品质为让各位看官直接了解古人的智慧,将《素书》开篇第一章第一句的原典展示如下:原典: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译文;道、德、仁、义、礼这五种品质是浑然一体的。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着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素书》是一部讲述智慧的经典著作,但本书开篇讲的却是看似与智慧谋略无关的仁义道德,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在黄石公眼里,道、德、仁、义、礼这五种品质是统摄一切权谋的纲领。在我国传统思想中,道、德、仁、义、礼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体系,应该系统地去认识。二、人的这五种品质永远不会过时人类世界里,道、德、仁、义、礼这五种品质的价值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如今一讲到道德,常常有人啮之以鼻:靠这些陈词滥调能成事吗?成功需要的是勇气、智谋和机会,看看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我们似乎并没有从他们身上完全见到所谓“道、德、仁、义、礼”的力量。这种看法反映出了现代社会的浮躁:急于求成,为达目的,不惜放弃一切原则。但显然这种看法很肤浅,是缺乏修养和内涵的表现。道、德、仁、义、礼是古人日常修养的五个具体标准,历史上许多在政治、军事、人文等领域卓有建树的人物,都不仅在功业上有着突出的成就,在人格修养上也有着超出众人之处,所以他们才能够彪炳史册。而古人修身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自省”。三、三省吾身,观察你的这五种品质还在吗?孔子的学生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曾子的想法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或许有些迁腐,但他编制的《论语》,还有著写的《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却是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教学经典。曾子的功绩虽然和开疆辟土的武将有所区别,但他却是将孔子的文道传承下来的第一人。“自省”是曾子为人治学有所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四、失去原则,豪杰也落马的脏鞋自弃逻辑明代的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在初任御史的时候,有一次去参见都台的长官王廷相,王廷相给他讲了一个故事。王廷相说自己有一天乘轿进城办事时,不巧遇上了下雨。其中有一个轿夫刚好穿了双新鞋,刚开始时他还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的路面走,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坑里,此后他就再也不顾惜自己原来干净的鞋了。对此,王廷相总结说:“立身处世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只要你一不小心犯了错误,那么以后你就再也不会有所顾忌了。所以,常常检点约束自己,是一个人必修的功课。”张瀚听了这些话,深受触动,从此惕励终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踩进泥水坑”,心里往往就放松了戒备,会觉得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于是便有了惯性,从此便“不复顾惜”了。正如有些人最初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廉洁奉公,偶然一不小心踩进“泥坑”,经不住酒绿灯红的诱惑,也便从此放弃了自己的操守。人把原则一丢掉,什么智慧都会成为花架子,就会变得常要小聪明,不过,这样做即便能短暂、局部地获取到利益,但最终却不能避免全局的落败。所以,黄石公将“道、德、仁、义、礼”放在《素书》的开篇,且的正是为了告诚世人,谈智慧、谈谋略,首先要以德为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7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