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之明末书生奇遇记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纪晓岚)于乾隆至嘉庆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01—

何励庵先生言,相传明季①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寻之,则一老翁坐墟墓间,旁有狐十馀,各捧书蹲坐。老翁见而起迎,诸狐皆捧书人立。书生念既解读书,必不为祸。因与揖让,席地坐。问读书何为,老翁曰:吾辈皆修仙者也。凡狐之求仙有二途,其一采精气,拜星斗,渐至通灵变化,然后积修正果,是为由妖而求仙。然或入邪僻,则干天律,其途捷而危;其一先炼形为人,既得为人,然后讲习内丹,是为由人而求仙。虽吐纳导引,非旦夕之功,而久久坚持,自然圆满。其途纡②而安。顾形不自变,随心而变。故先读圣贤之书,明三纲五常之理,心化则形亦化矣。书生借视其书,皆五经论语孝经孟子之类。但有经文而无注。问经不解释,何由讲贯?老翁曰:吾辈读书,但求明理。圣贤言语本不艰深,口相授受,疏通训诂,即可知其义旨,何以注为?书生怪其持论乖僻,惘惘③莫对。姑问其寿,曰:我都不记。但记我受经之日,世尚未有印板书。又问阅历数朝,世事有无同异?曰:大都不甚相远,惟唐以前,但有儒者。北宋后,每闻某甲是圣贤,为小异耳。书生莫测,一揖而别。后于途间遇此翁,欲与语,掉头径去。案此殆先生之寓言。先生尝曰:以讲经求科第,支离敷衍,其词愈美而经愈荒;以讲经立门户,纷纭辩驳,其说愈详而经亦愈荒。语意若合符节。又尝曰:凡巧妙之术,中间必有不稳处。如步步踏实,即小有蹉失④,终不至折肱伤足。与所云修仙二途,亦同一意也。--《滦阳消夏录三》

①季:最小的,最末的(指时间)

②纡[yū]:弯曲;曲折

③惘惘:迷迷糊糊

④蹉失[cuōshī]:过失;失误

02

何励庵先生曾讲过这么一个离奇但又值得深思的故事。

相传,在明朝末年,一个书生独自在荒野赶路,走着走着,却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书生十分惊奇:“这杳无人烟的荒野,怎么会有读书声呢?”。

于是循声找去,发现在一片坟塚间,正襟危坐着一位老翁,旁边有十余只狐狸,各个手里捧着书,蹲身而坐,正在大声朗读。

正巧,老翁也看到了书生,于是起身相迎,他身后捧着书的狐狸也都像人一样立了起来。书生见此,心想:“既然能解读诗书,应该不会害人”,便也拱手施礼,之后席地而坐,跟老翁交谈起来。

“敢问老先生,你们在此读书,是为了什么呀?”书生开门见山地问道。

老翁回答道:“我辈都是修仙的。狐狸求仙之道,一般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采精气,拜星斗,渐渐地就能变化通灵,如此,经过积年累月修炼,就能得成正果,这是由妖直接成仙的办法,但如果误入邪途,就会触犯天条,这个办法不失为一条捷径,但也十分危险;另一条路就是先修炼人形,待修成人之后,再讲习内丹,这是先修成人再求仙的办法。吐纳导引之术的修炼,并非旦夕可成,但如果能久久坚持,自然能得成圆满。这条路虽然曲折,却更安全。但是要知道,形体本身不会自己转变,而是随心而变的,所谓相由心生。故而先读圣贤之书,明了三纲五常之理,一旦心转化了,那形体自然也就跟着转化了。”

书生听后,甚是好奇,借过老翁的书来翻看,发现都是《五经》、《论语》、《孝经》、《孟子》之类。但是书中只有经文原文,并没有注解。

于是又疑惑地问道:“读经,却没有注解,那怎么能理解贯通呢?”

老翁笑道:“我辈读书,但求明理而已。圣贤的语言,原本并不艰深晦涩,口授即可相传,只要能疏通训诂,理解经文的主旨并不在话下,所以还要注解做什么呢?”

书生听罢,觉得老翁的理论乖僻少见,但又无言以对,愣了一会儿,便转而问道:“那敢问老先生高寿?”

老翁顿了片刻,说道:“我自己也不晓得了。只记得当初我开始学经的时候,世上还没有刻板印刷的书。”

书生越发好奇了,又问道:“看来老先生历经数朝,不知期间世事有没有什么异同?”

老翁想了下,答道:“历朝历代基本上都差不多,只不过在唐朝以前,只有儒者而已。但自北宋后,就常常听到某某是圣贤,这算是一个小差别吧~”

书生听罢,自认不能估量老先生的阅历与学识,于是作揖行礼而别。后来在路上又遇到这个老翁,正打算跟他打招呼的时候,这老翁竟然掉头走了。

这个故事应该是何励庵先生的一个寓言,记得先生曾说过:“倘若想通过讲经论典求功名的话,就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于是就支离敷衍,文章表面上言辞优美,但经书的本意却荒疏了;如果想通过讲经建立自己门派,就不免引起争论辩驳,这种初衷下,解释注解得越详细,离经书的原义就差的越远。他们的语意就像符节一样。”

先生还曾说过:“但凡讨巧的办法,其中必有不稳妥的地方。如果能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的走,即便是有小的失误,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先生的这些教导,跟狐仙老翁的修仙二途,基本上是一个意思。

03

评这个故事实际上在说“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这句话语出《论语》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越是欲望强烈,就越会骄躁,一味地求急图快,无视客观规律,结果看似快捷的路反而变得更长了。凡成事者,要心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