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三十岁,这个年纪为事业自立,学识自立,人格自立,应当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起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三十岁的人,应该变得成熟而通透了,有些事不要去管,有些人不要去深交。
《易经》讲的是万事万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顺规律兴,逆规律亡”,人们意识到这法则不可违逆便遵照执行,但也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过分依赖和迷信于此,反而被框住了头脑,甚至有很多人将《易经》视为算命书籍,这就大大地误解了《易经》的真谛,也浪费了这本书给予世人的智慧。
《易经》顾名思义是讲变化的书,不管哪个卦象都只是当下时间段的状态,并非固定不变的结局。
我们学习《易经》,不要死搬硬套,要活跃头脑,动员自身能量与规律协作,不要固守哪一个卦象,而被动地认命。
易经智慧:人过三十,莫管三事,莫理三人。
莫管三事
01
易经智慧:莫管别人家的闲事
什么是多管闲事?多管闲事在很大程度上是“关心”过度。
有时候,我们不了解对方的处境,很难理解对方的态度。“关心”过度,反而更让人反感。
多管闲事,给别人添麻烦、惹人反感还只是其次。
多管闲事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自以为聪明,站在高人一等的地方指指点点。
这世界上什么事都讲究个你情我愿,强行帮助别人就等于强迫别人的意志,就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不管你出于什么动机。
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不是分内之事不管,他人是非之事不管,不危害社会公利的事少管,是修养。
郑板桥曾言:“多读古书开阔眼界,少管闲事蓄精养神”。
世上多的是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与其被琐事扰得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不如多去读读书开阔眼界、修养身心。
人际交往,不可鲁莽,善意帮人,也要思量。
02
易经智慧:莫管超出自己能力的事
《增广贤文》言:“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帮人自然要量力而行,不能逞强。
事情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偏要逞强去办,如果办不成,或者办砸了,肯定会被对方埋怨,这就不是帮人的初衷了。
就算花了很大力气后终于把事情办成了,在别人看来,你不过是举手之劳,并不会因此而感激。
所以,逞强帮忙,不管事情办没办成,都是出力不讨好。打肿脸充胖子,愉悦的是别人,难受的是自己。
《道德经》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每个人都应该清楚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
学会拒绝超出能力的帮助,不让自己为难,就是清晰的自我边界。
03
易经智慧:莫管违背原则的事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人在社会立足,总有规矩和原则要遵守。
上学有作息制度,上班有劳动纪律,开车有交通规则,排队有先来后到…
社会是如此,与人一起做事更是如此。有些事情,如果违背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就一定不要参与。
《孟子》有云:“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一个人的底线。
现在有些人,为了钱财出卖良心,为了利益伤害他人,无恶不作,就是没有一点点原则底线。
如果为了帮助别人,而违背原则,这样的话,你的行为,其实是在作恶,并不是帮忙。
人在做,天在看,因果自有循环,无论出于什么动机,去参与超越社会道德和法律底线的事情,必定害人害己。
莫理三人
01
易经智慧:莫理不孝之人
孝,乃善之根、善之本。孝敬父母,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一个不孝之人,一定不是个善人,甚至都不能成为人。《孝经》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假如有人不爱自己的父母、亲人和同胞,而去爱外人,那就叫悖德。不敬自己的父母、亲人和同胞而去敬别人,那就叫悖礼。
很难想象,一个连生养自己、与自己最亲近的父母都不孝的人,能真心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别人好,能对这世间存有温情和善意。
如果一个人对父母生活上不照顾,还整天朝父母发脾气,而对外人客客气气,态度恭敬,那请一定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生一点利害冲突,这种人必定马上翻脸不认人。
02
易经智慧:莫理忘恩负义之人
曾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得不到别人的恩,而是得到了,却漠然视之。”
其实还可以更进一步,人性最大的恶是不懂感恩,是忘恩负义。
古人说:“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一路走来,谁不曾受人恩惠,谁不曾与人方便。懂得感恩,是珍惜;懂得报恩,是成长。
懂得感恩是人生最基本的修养,也是最高尚的品德之一。
懂得感恩的人,心里时刻都记得他人的付出,能把感谢付诸于行动,自然自己也能越过越好。
而不懂感恩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人自私自利,一味索取而不知回报。
对于忘恩负义的人,永远不可交心。纵使你施恩于人,也别指望日后能对你有所帮助。当你落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不懂感恩的人,只会等着看你的笑话,甚至还可能落井下石。
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忘恩负义的人失去了为人的根本,最终还要报应到自己身上,只会毁掉自己的人生。
03
易经智慧:莫理见不得你好之人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总是想着让别人好,尽力为别人创造条件,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社会上总有这么一种人,看不得别人好,自己没有的东西,也不许别人拥有,你过得越好,他就越生气,心胸狭隘,看谁都嫉妒。
东汉名士严光说:“嫉妒者,亡躯之害也”。
如果嫉妒过了度,甚至可能会把自己害死。
庞涓和孙膑、李斯和韩非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李斯嫉妒孙膑、韩非的才华,处心积虑算计,使孙膑被残,韩非遇害。但庞涓被孙膑复仇,在马陵坡被万箭穿心而死,李斯被赵高所害,全家被杀。
嫉妒心中的人,往往都比较狭隘,总是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从不着眼于大局。
若是自己比别人强,就会不停显摆,若是不如别人,就心生怨恨,背后使坏。
所以,一定要远离这种见不得你好的人,以免惹祸上身。
易经:物极必反。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
《易经》是一部可以让人「知命知运」的智慧之书!其中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一种生活剧本。它已经帮助你推断出你选择的结果。
很多事情,看似幸运,其实是有痕迹可寻的。
人这一生就该读一读《易经》
俗话说,读杂书万卷不如真经一部,这里说的真经就是指《易经》
在古人看来,易经之所以博大精深,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包罗万象,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其实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古籍,里面暗藏着更为高深的智慧。
众所周知,《易经》、《老子》、《庄子》作为中国古来的三玄之学,高深莫测,其中以易经最为争议,是经典中的经典。
孔子晚年独钻《易经》,甚至翻断了编竹简的绳子;哲学大师冯友兰临终唯一遗言更是:中国将来一定会大放异彩,要注意《易经》。
《易经》这部三千年的经典,回答了“人从何处来,欲往何处去”这类古老的哲学问题,吻合了人们潜意识想宣泄的忧惧与想望,提供了解决吉凶祸福、贵贱穷达等切身问题的办法。
有人说古人的文言文晦涩难懂,一般人真看不懂,那这本白话文版本的《图解易经》推荐给大家,这个版本不仅完整完整将原版的内容收录进去,还将那些深奥的语言,用白话文讲解,通俗易懂。
结合生活中的案例,更能让人沉浸其中,看完之后,对于生活中的很多困惑也就豁然开朗。关键能将里面的智慧实际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而且这套书两本99元,现在99还能干点啥?但是却能让你近距离接触古代先贤的思想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能让你逆风翻盘!对自己以及家人都是最好的,能让你们的日子越过越顺。何乐而不为呢?一本易经,能让你终身受益!
点击下方链接就可以把这套大智慧带回家:
AX35图解易经精装本精选月销量67¥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