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艺术博物馆藏董其昌行书《小园赋》卷为国家二级品。纸本,纵27、横厘米。书录了《小园赋》全文,共字。卷尾有书者跋:“义兴吴光禄丞澈如,寄余佳纸索书。数日风雨如晦,泓颖久废,朝来始见霁色,偶然欲书为竟,此卷颇得破方为圆削繁为简之意。辛未九月既望,其昌”。
下钤方形印二:“董其昌印”(白文)、“玄宰”(朱文)。辛未年在董其昌的一生中出现过两次,即隆庆五年(年)和崇祯4四年(年)。隆庆五年,17岁的董其昌参加了松江府学会试,知府衷贞吉以董其昌书法不佳,取为第二名。深受刺激的董其昌自此发奋钻研书法,且终生不移。这段令其刻骨铭心的经历,记录在他的《画禅室随笔》中:“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先是,吾家仲子伯长名传绪,与余同试于郡,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
崇祯四年,77岁的董其昌应召由江南赴京“掌詹事府事”。这时他精力依然充沛,创作频频。“春。一月初,董其昌楷书《孝经》迎春。此春,行书苏轼《花褪残红》词。夏。四月,其昌游临平,过黄鹤山,触景生情,绘山水轴并题诗纪念王蒙。此月,又楷书《太上感应篇》。五月,小楷《乐志论》等。夏至日,跋春初楷书《孝经》册。
六月十五日,董其昌草书李商隐七律二首,运笔转折顿挫,神采勃勃。是夏,游宜兴,为吴正志作《山水》。所写《贺曹大中丞召对叙册》,楷法遒劲,且有醇古朴茂之姿。秋。七月三日,其昌行书晋、唐名家诗。六日,临《淳化阁帖》第十。八月十五日,仿元人笔法作《山水》小幅。九月,游金坛,跋于氏珍藏赵孟临《黄庭经》,于赵书之潇洒轻脱备加叹服。冬。十一月二十九日,其昌书《李司勋告身册》,并跋。此月,以临平道中绘《山水》赠友人。应召北上掌詹事府事,舟次扬州,得汉砚,遂试毫仿智永笔意续书《千文》册,并书温庭筠《兰塘词》。十二月八日,泊舟常州,题无名氏《云间高会图》,自庆能享高寿。”
自上述不难推断,行书《小园赋》卷当为崇祯四年(年)董其昌77岁时的作品。根据跋文可以勾勒出该手卷问世时的大致情形。崇祯四年九月,秋风秋雨连续数日,让人没了心情。农历十六日,风停雨歇,天空放晴。久未动笔的董其昌书兴骤起,挥毫为寄纸索书的义兴吴澈如书写了这篇《小园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