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宗师朱熹一边说灭人欲,一边纳尼姑为妾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文/司马出门

提到朱熹,很多人脸上立即浮现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仿佛看到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老教授,穿梭在红灯区左拥右抱,一边说着“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道义,一边却干着纳尼为妾、搞大儿媳肚子的勾当。

朱熹真的是这样一个假道学、伪君子吗?

一、出场即巅峰

作为一代大儒,朱熹的出场注定不凡。

听说过“脚踏七星”吧?传闻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和清太祖努尔哈赤,都是脚踏着七星,开创属于他们的辉煌时代。

不过他们脚底究竟是不是真的有七颗痣,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朱熹脸上有七颗痣如北斗状,“面生七星”,却是有文献明确记载的,即使朱熹拉皮整容,也毁灭不了证据。

相传朱熹刚会说话时,父亲朱松指着天教他:“这是天。”小朱熹点点头,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朱松大为惊讶,一时无言以对。

身为神童的父亲是种什么体验?

尴尬。

朱松觉得这样不行,老子多难为情,得让这龟儿子明白老子是不能欺负的,就让他看《孝经》吧。

啪,《孝经》扔给了朱熹,五岁的朱熹,看的是眼泪一把,鼻涕一把,感悟至深地写道:做不到我就不是人。

小小年纪就如此深明孝道,甩一般人十八条街了。

十岁时,朱熹又读《孟子》,他感叹“至圣人与我同类者”,原来圣人也是个人呢。朱熹觉得自己已经完成做圣人的一半资质了,还差一半,有搞头,于是朱熹从此立志要做圣人。

朱熹不仅自己有这念头,他还把这种念头普及了,他又教育学生说:“凡人须以圣人为己任”,普通人要以超凡入圣为目标。超他,超他,奥利给。

凡此种种,超凡入圣,谁能把他和纳尼为妾、搞大儿媳肚子的人联系起来呢?

二、理学家的仕途

毫不意外地,神童朱熹年纪轻轻就考取功名。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么年轻就当官,难免仕途并不顺遂。

在泉州同安当县主簿的时候,朱熹想,你们都挤兑我,我也不和你们玩,我自己收学生玩,于是他就广收门生,天天讲学,讲都是关于圣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朱熹还是太稚嫩了,你以为讲学就可以吗?你办营业执照了吗?你缴税了吗?

没办,好吧,讲学就是结党。毕竟那时候的朋友圈,除了同族同乡,就是同学同党了。

你朱熹敢结党,我们就坚决抵制你。因此朱熹遭到同县官员的排挤。

另外,朱熹不讨喜,还因为他不允许妇女出家为尼为道。

当时所谓的尼姑道姑,是暗娼的代名词。在没有手机网络的年代,这是官员们为数不多的业余消遣之一。

朱熹这一纸禁令,让众官员如削发和尚,看着满园春色,有花待折不能折,只能捡个树枝在地上画个圈圈诅咒朱熹。

最令朱熹减分的是严蕊案。

淳熙六年,发生大旱,朱熹奉命赈灾济民。视察到台州的时候,有人控告知州唐仲友违法,朱熹随即着手调查。

唐仲友背景深厚,宰相王淮是他姻亲。调查困难重重。

朱熹为了查案,把与唐仲友相好的官妓严蕊抓来刑讯逼供、严刑拷打,丝毫不怜香惜玉。

作为道学家,朱熹理所当然地觉得严蕊和唐仲友有一腿,打算以此给唐添一条罪(宋朝官妓“不得私侍枕席”)。

谁知这个严蕊挺有骨气,被打得半死,就是不招。

此事惊动了朝廷,朝廷觉得朱熹真没本事,一个女人都搞不定,换人来办吧,朱熹被调任,案子交给了岳飞儿子岳霖来处理。

岳霖就会怜香惜玉,他怜悯严蕊的遭遇,敬佩她的气节,有心释放并将其除去官妓,恢复自由人身份。

于是提审严蕊时,岳霖命她作词自陈志向。严蕊不假思索,张口就是一首《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一词作罢,舆论矛头都指向朱熹,人家这么好的姑娘,朱熹你也严刑拷打,男人的脸都被你丢完了。在舆论指责下,朱熹自然背负了很多不堪的罪名。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宋人小说多不足信”,并举例严蕊的这首《卜算子》,怀疑“系唐仲友戚高宣教作”。

三、以圣人为己任

仕途不顺,名誉受损,不能击败朱熹,他一直记得小时候的志向:做圣人。

怎么做圣人?孔老夫子就是从讲学开始的,就这么办,结党就结党,不管了!

朱熹找到白鹿洞遗址,重新修复一番,制定教规,他要开设私教班。那时朱熹还不是太有名气,他需要造势。要造势,就要找事。

朱熹把目光盯上了陆九渊。

陆九渊,文化圈知名人物,意见领袖,圈内大V。他是“心学”开山鼻祖,崇尚宇宙即我、我即宇宙的学说,后来明朝时王阳明的心学,就是将他的学说发扬光大一下。

朱熹就和陆九渊的观点不同,陆九渊说宇宙即我,朱熹说灭人欲;陆九渊说,我即宇宙,朱熹说灭人欲。两人就长期隔空骂战。

中国人最喜欢看热闹,吃个瓜,于是有人说,我组织一场吐槽大会,你们双方放开着吐槽吧。

双方应允,各自携门生弟子到江西信州鹅湖寺,来一次群口吐槽大会,舌战三天。

史称鹅湖之会。

这其实就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先河”,虽然到最后还是谁也不服谁。

鹅湖之会后,朱熹连续登上热搜榜,白鹿洞书院名气越来越大了。

谁也说不过谁,最好的办法就是化敌为友。陆九渊后来还应邀来白鹿洞书院讲学,帮朱熹免费打了一波广告,带动书院招生。

朱熹也帮别人打招生广告。在湖南做官时,他到岳麓书院与张拭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有了两个大V加持,岳麓书院声名远播,跻身南宋全国四大书院,朱熹功不可没。

四、人性和党争

年,宋光宗驾崩,宋宁宗即位,他仓促委任朱熹来当自己的老师。然而只干了46天,朱熹就被搞下来了。

起因是外戚韩侂胄(tuōzhòu)和宰相赵汝愚的党争。

韩侂胄与赵汝愚一起扶持宋宁宗上位,两人既是同谋又是对手,为了各自的政治势力互相争斗。而赵汝愚是朱熹好友,举荐朱熹,推崇朱熹理学。

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因为赵汝愚是宰相不好下手,他们就拿朱熹开刀。禁绝朱熹理学,打击以赵汝愚。

这就是“庆元党禁”。

韩侂胄让监察御史沈继祖诬告朱熹十大罪状。虽然这些指控都非常荒谬,但是宋宁宗却相信了,因为他也不喜欢朱熹。

正应了那句话,你相信的,都是你愿意相信的。

朱熹作为宋宁宗的老师,时常以一副老夫子的身份对皇帝叨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希望通过匡正君德来限制君权的滥用。

年轻的皇帝,哪里会喜欢这些,好不容易当皇帝了,还没疯狂,就劝我修养,不听,不听,所以借着党争,小皇帝趁势让朱熹远离自己。

至于诬告朱熹十条罪状,尤以两条罪名最为要命:一是勾引两个尼姑作妾,一是让儿媳怀孕,实在是耸人听闻,举朝哗然。

诬告是怎么说的呢?

先说勾引两个尼姑作妾。

虽然在当时三妻四妾很正常,但这事别人都可以做,就你朱熹不行。

因为你不是说存天理灭人欲吗?让别人克制自己的欲望,自己却解放天性?况且你娶谁不好,非娶出了家的尼姑?娶一个就算了,还连娶两个,平时还带着她俩招摇撞市!

这还叫存天理吗?天理何在啊!

再说让儿媳怀孕。

这可比上面那件事更无底线!这事要是发生在现代,肯定得占据头条!荣登热搜榜第一名!让某浪秒瘫!

但其实,状词只有六个字:“家妇不夫而孕”。翻译过来就是,儿媳守寡多年,竟然怀孕了。

就这六个字,大家立马脑补了一出公公和儿媳乱搞的故事,就叫骂着朱熹你这个斯文败类!

这孩子也有可能是隔壁老王的啊!为什么大家一定要说是朱熹的呢?要不来个DNA检测,再不济滴血验亲行不行?

不行。朱熹得罪人了。

要污蔑他,不需要考虑逻辑严密不严密。

稍微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污蔑,毕竟这样的污蔑历史上出现过几回。

比如欧阳修被传过和自己的侄女有私情,比如苏轼被传和儿媳的扒灰等等。

这些都不过是政敌的人身攻击、抹黑手段罢了。

对于这些绯闻,朱熹自己的陈述是“谅皆考覆以非诬”。字面意思:“想必这些罪名都是经过调查核实的而非诬陷。”

这话表面上看是认罪了,其实潜台词是:“这是他们污蔑我的,皇帝你看不出来吗?你就不调查核实一下吗?”

只可惜,皇帝看得出来也假装看不出来,他只想送你离开、千里之外!

解职回到老家的朱熹,背负着“假道学”“伪君子”的名声,郁郁而终。

五、身后功名

局势在朱熹死后发生了转变。

作为政敌韩侂胄的得意门生,著名词人辛弃疾不远万里来到坟前,噗通一跪,留下了“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的名句。

世人一看朱熹政敌门生如此给力,先前那些绯闻看来也不足信,不攻自破了。

韩侂胄为了抗金尽可能笼络人心,也逐渐对理学解禁。

小皇帝也玩够了,想想朱熹说得有道理,给他平了反,追封信国公。

元、明、清三朝都将朱熹的“理学”作为官方思想,朱熹被奉为“朱子”,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

只是不知道,这样的身后恩典,朱老夫子满意否。即使满意了,估计他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以他说,

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这样看来,朱老夫子的“灭人欲,存天理”都是用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智慧,吾辈应当切记,切记。

我是丹尼尔李,写温暖理性的文字,在尘世为爱轻舞。

这是我今天分享给你的,希望与你有益,谢谢评论、点赞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6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