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德之守也康会长细讲弟子规

“谨”就是一个为人学子求学之人所主修第三门功课。“谨”是我们为人学子在平时的生活里、行为上一定要谨慎行事,决不可以放逸。我们做到了孝悌,在生活上的行为也要谨慎,“谨”就是谨慎,这个“谨”在说文里,谨:慎也。可见谨慎两个意思非常相近。

谨是慎,行为上包括“身、语、意”,谨慎,慎:谨也,谨:慎也,意思相近。那么在《尔雅》里(《尔雅》是十三经的一个工具书,儒家十三经有三礼三传,六经三礼是:《周礼》《礼记》《仪礼》。三传是《左传》《谷梁传》《公羊传》只是六经当中,然后再加上《论语》《孟子》《孝经》《尔雅》《易经》总共十三经。《尔雅》是十三经当中重要工具书,是解释十三经有些字意的。

李毓秀老夫子所汇集的《弟子规》全部出自于六经,《孝经》《论语》还有《礼记》,除了《礼记》比较多,全部出自这些经典,为什么呢?这是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真正的学术态度,非常严谨,不能胡说,这就叫做道统传承。从古到今,任何一个真正搞学问的人都是这样的一个态度。严,必有依据。我所说的必依据,就是引经据典。不是你自己说的,而且这个引经据典当中不能够穿凿附会,更不要曲解,这是很重要的,就是学术态度。

我给大家讲的是,引起大家对于学问的兴趣,也应该学,这是我们儒家的经典。“经”是常也,就是恒常不变。太阳也恒常不变,真理如果说都说自己意思,你也不说谁说的,这个不是严谨的学术态度,我们以后的学习一定要依经典来学。我们讲课的方式就应该有这样严谨的学术态度,应该依据经典来讲,孩子学习也是这样,以后全部依据经典,为什么让大家背这些经典,就是我们要全部依据经典,希望我们的孩子以后一定超过我们,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是老师最高兴的。

讲到《尔雅》,附带作个解释,“慎”德之守也,这出自《周语》,“慎”谨慎的慎,就是守德的意思,我们能够做到谨慎就是守德,也就是说我们学这个慎、谨这一部分就是为了守住我们内心的德,具体点说就是保护我们内心的善良,保护我们内心的品德。

我们的言语是我们口的行为,我们的起心动念是我们心理行为,我们的待人接物做事是我们身体行为。我们的行为要谨慎,谨慎是什么呢?不放逸,不欲所欲为,小心谨慎就是为了把自己内心这个德行善良保护好,不让他破坏,因为我们行为上要放逸,内心就放逸了,内心守住了行为就会谨慎,“慎”德之守也,就是人家说要守自己的德不失,必要慎,就是要谨慎,谨慎在哪?谨这一部分全部是守德的必要手段,在行为上控制的必要手段,谨慎就是自我约束、自律,一个人自律就必能自强。

曹操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如果内心都不能控制住,你外边的事情一定控制不住。”所以说我们说曹操是什么呢?曹操被称为奸雄,那么去掉奸他是什么?英雄,为什么奸雄呢?因为他太奸诈,这个奸是贬义,他太私,他做事是为了自己获得利益,他不是为天下百姓,所以说他称为奸雄,但是他又是英雄,英雄什么呢?所谓英雄就是能控制住自己心的人,心能控制住,行为就能控制住。我们看曹操失败了,他不难受反而乐,巨奸,他已经到了一定程度了!

为什么后人说他?因为这人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少的,巨奸,非常有能力而且爱才。有能力,军事上用兵如神,智慧也高超,但是他就是太自私了,把自己利益看太重了,如果这个人要是扶汉室,汉室就兴了。可惜汉室也兴不了,因为天数已尽,我们讲天命已尽没有办法,

到寿数了,就像一个人寿命到了,就是你用各种的办法给他治病,花很多钱也未必能好,因为寿命到了。

我们看刘备全身心投入汉室,兴汉讨贼,后来他也有个口号:“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他也很努力,但是他只能够取得三分之一天下,而且自立为王了,他也没说是汉,他还是成立的蜀国。这就是自律的人就能成功,自我约束人能成功,我记得有一个故事:有一次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一起,他俩去重庆谈判,毛泽东抽烟非常厉害,一天得好几包烟,但是在与蒋介石会面那一天当中毛泽东一颗烟也没抽。蒋介石说:“这个人太厉害了,了不得,我觉得这个人,真正是对手。”蒋介石确实遇到对手了,这叫自律能力强的人。

我们再看《三国》里关羽温酒斩华雄回来时候,这些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赞叹关羽,但是刘备却纹丝不动,心静如水,当时曹操看到心里就想着这个人能成气候。为什么曹操会看人呢?看人的功夫搁哪来的?就是儒家的学问。

今天早晨有人问我:“他们古人那么会看人,从哪来的这个学问呢?”我们今天学的就是为了以后如何看人,如果你认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重在入世,学完了为国家建设,为人民谋福利,就是入世,在古代叫做官。

古代的官员全是从科举考试上去,全读圣贤书,他们全有能力,就是学这些学问之后,为了效忠于国家,帮助君王把天下搞好,为百姓谋福利,这是儒家入世的具体方式,所以说他必须要识人,不识人他没有办法做官,做官都要用人,他不识人怎么用?所以说中国古代那个官员,你没有学问就不能识人,这个人用错了就会给你和国家给带来巨大损失。

中国历史上,这些有贤能之人第一长处就会用人,就是识人。识人靠什么?就是靠学问。学问在哪?就在儒家经典里。我们好好学,我们就有能力,识人的能力。我们近代曾国藩识人是非常厉害的,他为什么能够把太平天国消灭?本来太平天国要成功了,如果没有曾国藩出来,太平天国就成事了,那中国乱的时间会更长。为什么曾国藩把太平天国消灭了,就是因为他会识人。因为他急着用人,有一次李鸿章给他介绍了三个人,曾国藩出去了,李鸿章带着三个人在大厅等着,曾国藩回来后看到这三个人,李鸿章说:”给你推荐几个人,这几个人你看行不行?”当时曾国藩一看,说这几个人中有一个人挺忠厚,可以用他做后勤,能够把事情做好,另一个人奸诈,绝对不能用,还有一个人这人可以堪当大任,要重用他,最后这个人就是后来统治台湾的刘铭传。后来曾国藩依据他的识人术,写了一部《冰鉴》,非常好,他不是学相面的,但是他有学问,会看人,而且他为什么能打败太平天国,就是他组织的湘军厉害。

他选兵选什么样的人?三种人:黄、长、昂。黄:皮肤黄色,就是不失去农民本色,这个人是庄稼汉出身,身体好,能吃苦。长:腿长、手长。腿长能走动,手长能拿刀,能够有力。昂:仰脸,精神好。他就是会识人会选人,他组织队伍非常有战斗力,才能打过太平天国。

一个人的成功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当然曾国藩本人也品德高尚,学问高深,那是真正是一个贤能之人,中国近代史上也是很少见的,所以说我们学传统文化,我们要学这些能力最基本的,帮助社会、帮助国家、帮助众生,来长自己德行。

谨慎的好处就是自我约束,做到了就是约束自己。谨是我们儒家讲的戒,最主要体现在这个上面。孝悌是心上的功夫,谨是行为上的功夫。洒扫应对行为上的具体行为要做到,如果孝悌我们做不到,这个谨我们也做不到,下面信也做不到,只有做到孝能悌这个谨、信才能够做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