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孝经 >> 孝经知识 >> 中国最早的古诗

中国最早的古诗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bdfzd/190915/7465523.html

诗是从歌词中提炼出的文学精品。意境唯美,语境殊妙。

第1节

诗体现代文学分四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但白话词多不确义,四大类之名并不合于义理。如《三国演义》可谓长篇巨制,何谓小?而散文仅是文言(书面语)的一种。因此,不得不对现代文学四类重新命名。

①骚体:自由体,诗(诗经、楚辞、乐府、唐律、散律),赋(汉赋、骈赋、散赋),词(宋词、歌词),曲(元曲),等。

②文体:叙文,散文,论文,语文,策,表,记,铭,等。

③说体:短说(短篇小说),中说(中篇小说),长说(长篇小说),小说(文言小说),等。

④戏体:百戏(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

四大文学体裁。骚体,取名于大诗人屈原的《离骚》,即诗歌类;文体,为各种文言体裁的汇总,比[唐宋]散文的义更宽;说体,是小说的改名,短说即短篇小说,长说即长篇小说;戏体,话剧、歌剧、舞剧皆属于百戏,故仍为戏体。

自由体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骚体,形成于原始社会,品质较原始,难有佳品。而歌词则品质高雅,非常精美。于是,慢慢地,自由骚体就让位于新骚体,即由歌词中提炼出的诗体。

至今的云层,

再也载不住你的泪水。

慢慢地,凝结成丝絮,

飘飞在初冬。

寻一首意境很妙的自由体作例哈。但它语境很乱,没有节奏,又不押韵,不能给人以听觉上的唯美享受。于是改一下:

如丝云汽,

冷了你的热泪。

凝聚,似花如絮,

追飞冬季。

改之后,有韵,有节奏,读着朗朗上口。且这一改,意境比未改之前,似乎更美更妙了。

问:两首中,你选哪首呢?

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会选第二首。若你也选第二首,那么,你能悟及吗:为何原始落后的自由体,会被从歌词中提炼出的唯美诗体所替?

若不服气,再举一例。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

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

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改: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问:这次你又选哪首呢?(注:原诗是译文,未作改动)

自由体的特征是无拘无束,而诗体的特征是有节奏和韵。由自由体向诗体的过渡,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是中国文学史的首建大功,具有里程碑式的寓义。

第2节禹颂

中华是文明古国,很早就有了诗。中国最早的诗见于《尚书》。《尚书》原名为《书》,汉时改成《尚书》,即上代的文书。既然是上代的书,当然是古代原文,而非孔子编的。

据《尚书.大禹谟》,皋陶用箭刻在石板上的颂文最像后世的文人诗,堪称中国最早的诗体。为了便于论述,暂名为《禹颂》二首。《禹颂》不是抒情诗,而是皋陶写在石板上给帝尧的奏章。

若稽|古,

大禹|曰_|文命。

敷于|四海,

祗承|于帝。

后克|艰厥|后,

臣克|艰厥|臣,

政乃|乂,

黎民|敏德。

评曰:

1、四句一首,颇似唐诗绝句。

2、典型诗语,如“敷于……于帝,后克……厥后,臣克……厥臣”,为句中韵。

3、句尾理当有韵,惟古韵有所不知。

附原诗全文:

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谟》、《益稷》。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摘于《尚书.大禹谟》)

矢:弓弩矢也_《说文》

厥:①其,他。②发石也_《说文》

谟:议谋也_《说文》

申:重_《正义》克:

肩也_《说文》俞:叹辞,然,对。

稽:核查。

乂:yì,治也_《尔雅》

皋陶用箭刻石,议禹的成就及功劳,帝舜重视之。[于是]作《大禹》、《皋陶谟》、《益稷》。

曰:若查古,大禹曰有文命,流于四海,敬顺于帝。

曰:禹君肩艰扛石,臣亦肩艰扛石,政乃治,黎民赞德。

舜帝曰:“对!允如此,嘉言无所隐,郊野无遗贤,万邦皆宁。查于众,舍己从人,不虐待无告,不弃困穷,惟尧帝时能。”

看来,黄帝命史官仓颉造字并不假,皋陶即是用箭刻字于石上(矢厥)。那么,《尚书》是否真的是诗语呢?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摘于《尚书.舜典》)

看,此章是帝尧之语,可谓中国最早的诗歌节奏理论。

《尚书正义》注:“诗言人之志意,歌咏其义以长其言。乐声依此长歌为节,律吕和此长歌为声。”

可见,“歌永言,声依永”,即是《诗经》的长言节奏。既如此,则皋陶所作奏章,必是诗而无疑了。且《尧典》、《舜典》、《大禹谟》,皆是诗语。

第3节伪书

《尧典》和《大禹谟》是真的吗?有人说属伪古文尚书啊。本节就求证一下吧。求证原则:若无确凿证据,须暂定为真书,而不可妄说是伪书。

第一步:查《尚书》。

写明是尧作《尧典》,皋陶作《大禹谟》,作者是很明确的。若无确凿证据,就要承认它是真书。本人就认定《大禹谟》是真的。至于《尧典》,则至今无人说伪造。

第二步:查伪古文尚书。

则明朝正德年间梅鷟著《尚书考异》六卷,为第一部证伪专著。但此书不见于《明史·艺文志》,实是《四库全书》馆吏妄猜的。

引证:此本为范懋柱家天一阁所藏,不题撰人姓名,亦不分卷数,而书中自称鷟,按则出鷟手无疑,谨加分析。(摘于《尚书考异.四库全书提要》)

第三步,查经学。

自汉至明,经学名家车载斗量,却几乎无人说伪古文尚书。谣言朱熹以大无畏的勇气证伪《古文尚书》,然而查《朱子语类》,他不仅没说伪古文尚书,反而证其不假。

某尝疑孔安国书是假书。比毛公诗如此高简,大段争事。汉儒训释文字,多是如此,有疑则阙。今此却尽释之,岂有千百年前人说底话,收拾于灰烬屋壁中与口传之余,更无一字讹舛!理会不得。

问:林少颖说,盘诰之类皆出伏生,如何?曰:此亦可疑。盖书有古文,有今文。今文乃伏生口传,古文乃壁中之书。禹谟说命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泰誓等篇,凡易读者皆古文。况又是科斗书,以伏生书字文考之,方读得。岂有数百年壁中之物,安得不讹损一字?又却是伏生记得者难读,此尤可疑。今人作全书解,必不是。

看吧,朱子本人和林少颖都曾疑《古文尚书》有假,但最终还是否定了。

理由:况又是科斗书,以伏生书字文考之,方读得。岂有数百年壁中之物,安得不讹损一字?

结论:①今此却尽释之…理会不得。②今人作全书解(全盘否定),必不是。

(同志们,还能读懂古书吗?)

朱熹以证伪出名。《子华子》和《孔丛子》,皆是他证伪的。但对于《古文尚书》是否伪书,朱子讲得很分明:蝌蚪古文须译写,译者不同,译文亦异。对于同一篇古文或外文,张三译文与李四译文大相径庭,你能说张译是真书而李译是伪书么?或说李译是真书而张译是伪书么?这是《古文尚书》非伪而不可推翻的黄金论证。仍以实例喻事吧:

Noteverymorningwakeupyouralarmclock,butdream!

伏生译:每天早上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刘生译:非每晨醒起于汝惊钟,但为梦。

梅生译:每早惊钟起,但为梦不同。

请看以上三名书生对本而译,谁能判定哪是真书呢?哪是伪书呢?

于是留学生考证说:梅生是伪书,理由是旧时并无五言诗语。

然而,考古发掘还有旧时的楚生译,刻于木简:非晨醒汝磬,但寐。

那么,作为考古文物的楚生译本,是否要判定3名书生所译都是伪书呢?……

(提示:四译皆真,你能醒么)

清廷学者阎若璩不谙此理,其《古文尚书疏证》对《古文尚书》条分缕析的质疑全都站不住脚,全不出朱子此驳。(引证略之,若有不服气者,可于楼下辩论)

第四步,查考古。

世人盛传的清华简亦不能证伪《古文尚书》。理由:清华简是楚国文物,楚国的《尚书》,与鲁国的《尚书》,是不同国不同文化的尚(上)书,篇名章句迥然有异是理所当然。

证据:清华简经AMS碳14测定,及经树轮校正,为公元前±30年,只能证明《尚书》是真的,确有其书,而不是假的。

大谈伪古文尚书的人,两千余年只有清朝学者和新文化者,这两种人常戴着很灰的有色眼镜疑古,自称疑古派,却论证甚不力。

第五步,正史。

查《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南史》等,别说伪古文尚书了,甚至连伪书都没有。直到《隋书》,才有殿内将军刘炫伪书案,且被判死刑。引证:

时牛弘奏请购求天下遗逸之书,炫遂伪造书百余卷,题为《连山易》、《鲁史记》等,录上送官,取赏而去。后有人讼之,经赦免死,坐除名。(摘于《隋书.刘炫传》)

既然是死罪,谁还敢造伪书啊!故自汉至唐初,正史逸书,几无伪书之事。

伪书习俗似源于佛经。诸师沙门撰佛经而不愿自专,众佛书皆假托于佛祖,但佛祖一人,如何写得了那么多经?

《旧唐书.则天皇后》:“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制颁于天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总度僧千人。”

可见伪书之俗实源于武则天称帝造假。自此以后,正史逸书,始有伪书传言,而武皇前则无之。

第六步、查考证。

《古文尚书》是刘歆父子考证的,并发现今古文有所不同,但并没说今文尚书为真,而古文尚书是伪。而是以脱字异文加以解说。他们的考证最近亦最有权威。引证:

《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关]怀孔子宅,欲以广[修]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

共王往入其宅,闻鼓琴瑟钟磬之音,于是俱(同行)乃止,不坏(再修)。

孔安国者,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

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

《酒诰》,脱简一。

《召诰》,脱简二。

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字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

《书》者,古之号令,号令于众,其言不立具,则听受施行者弗晓。古文[尚书]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摘于《汉书.艺文志》)

第4节自由体

外国有史诗,中国亦有。中国最早的古史《尚书》其实皆是诗语,可谓中国最早的史诗。且看《尧典》开篇的诗体:

昔在帝尧,

聪明文思,

光宅天下。

将逊于位,

让于虞舜,

作尧典。

曰若稽古帝尧,

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

允恭克让,

光被四表,

格于上下。

克明俊德,

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

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

协和万邦。

黎民于变时雍。

乃命羲和,

钦若昊天,

历象日月星辰,

敬授人时。

乃命羲仲,

宅嵎夷,曰旸谷。

寅宾出日,

平秩东作。

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厥民析,鸟兽孳尾。

乃命羲叔,宅南交。

平秩南为,敬致。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厥民因,鸟兽希革。

乃命和仲,

宅西,曰昧谷。

寅饯纳日,

平秩西成。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厥民夷,鸟兽毛毨。

乃命和叔,

宅朔方,曰幽都。

平在朔易。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厥民隩,鸟兽鹬毛。

虽然此诗亦有节奏,但不能判定是否用韵,就形式而言,更像是文人创作的自由体。显示中国诗歌由自由体向诗体的过渡。至于更早的诗,估计全是自由体,毕竟诗歌节奏理论出于尧时。具体则无从考证。

时下流传中国最早的几首诗,均不能早于《尧颂》二首。引证如下:

1、腊祭

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见于《周礼》)

2、弹歌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肉。

(见于东汉赵晔著《吴越春秋》)

3、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见于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