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一可以确定,孝经是孔子所作,兼解读释

白癜风临床科研与诊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20/9338673.html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孝经》也是儒家典籍,但颇为可笑的是,作者争论不已,多认为是秦汉以后所作。尤其是汉朝,一下子冒出诸多典籍,很多都归到汉儒身上,直线思维,犹如宝剑在谁手,谁就是主人一样,殊不知宝剑已经几易人手也。实际《孝经》作者确凿无疑,在《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已经清楚指出,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

又有好事者言,《孔子家语》也是伪书,不足为据。我大致看了看此书内容,,完全符合儒家义理,根本不是秦汉之人所能伪造的,因为秦汉以后都是歪解儒家典籍,如何能伪造出儒学之义理呢。

而且《孝经》第一章便开宗明义,啥意思呢,就有作《孝经》的缘由在内。况且,开篇便言,仲尼居,曾子侍。也直指是孔子和曾子讨论孝道。而且曾子以孝闻于后世,再加上曾子得孔子传《中庸》《大学》,所以,孔子教导曾子而有《孝经》愈发清晰无疑。

既然是孔子教导曾子所记录,当然孔子是作者无疑,如此,极有必要解读此典籍,以正本清源,广播圣意。

言孝,一定晓得仁和孝的关系,这一点若是不清楚,孝道就会沦为秦汉以后的吃人的礼教和家长制。这是必须要注意的。

仁为内,心性所在,仁之发于外便为孝,为慈,为悌,为敬,为信等等,而孝不过是人之仁心所发之始端,所以《论语》言,孝,仁之本。其实就是讲仁发于外之始端为孝。无论孝也罢,还是慈,悌,信等,由于是外在所言,所以说不能违背义。而秦汉以后严酷的家长制宗法制度吃人的礼教所产生的根源就在于违背义。仁为内,义为外,仁义一体。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孔子居家,曾子在旁陪侍。直指仲尼为教导曾子而言孝道,此乃孝经所由来,而且通观孝经,无论用词还是义理,皆是孔子风采。

孔子说了,先王有至高无上的德性和无比重要的大道,以此德和道而和顺天下,用于百姓而百姓和睦亲敬,官员和百姓无有怨隙。曾子你晓得这个至德和要道吗。

先王是指自尧舜以后诸多圣君,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等。直指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之意。在儒家,和《道德经》所言的道德有所区别。道德经那里,道是体,德是用。但此处,德指向德性,而道指向德之用,道,犹如道路也。德性所实践的原则规则称为道。

顺,是和顺,指向国家治理不违逆天道,兼有无为而治的意思。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曾子离开席子站立起来恭敬对答,我太不聪敏了,我的智力哪里能足够晓得这个德性和要道呢。

避,就是避开,离开。古代席地而坐,曾子回答站起来,示诚敬之心。诚敬很重要的。敏就是聪敏,孔子的弟子有两个人和敏有关,一个是子贡,一个是宰予。

何足以,大白话就是以自己的智商不足以知道。当然或许是实情,曾子确实不懂,但也是谦虚恭谨。言外之意,还望老师垂训。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孔子说了,孝呀,是德性的根本,也是教化所兴起的原因。你还是坐下,我来告诉你。

仁心包括孝心,而且人有志于君子之道,必然始于孝心,最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子不教父之过。所以,孝在整个人成为君子的路上,乃是第一要义,其次便是悌,有了兄弟姐妹。所以,这是这里本的意思。

仁心之发端始于孝。

教,就是教化。仁心虽是天性,但由于人心惟危,不见得生下来就懂孝。所以要教导,引导,因此,教化也从孝道开始。换言之,之所以教,首要就是教导孝道。

复坐,是孔子体恤弟子之语,曾子既然站起,已经彰显诚敬之心,老师体恤弟子,让弟子坐下,乃是让弟子稍微放松,不再紧张,而专心于听从教导,所以才有吾语汝之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孔子说,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等都是父母所赐,来自于父母。不敢去随便损毁伤害,这是孝道的第一步。修身立己践行大道,从而让自己的君子之名显扬于后世,以此来彰显父母的生养之大德,这是孝道的最终。孝道呀,开始于侍奉长辈,继而去侍奉君主,最终达于修身立己。《大雅》言,不能光念叨先祖德性多伟大,要严于律己勤修自己的德性。

身体发肤代指我这个人,身上所有都是来自父母,都是他们所赐,所以要珍惜。珍惜自己的身体也是对父母的尊重和孝,不能随便损害,要健康成长。立心发念从父母赐给自己的身体开始,何止于此呢,因为人的仁心就长在身体上,身体不好,仁如何培植呢。这才是最重要的。

立身行道,即是立己达人。先立己后达人。而达人之道起始于家,而齐家之道便始于孝敬父母长辈。

此处之扬名仍然不是单纯的让自己的名气多显扬,而是指向君子之名。为何呢,因为立身行道就是君子之道。若是自己的德性,君子之名能显扬于后世,这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因为他们生养了一个好儿子。所以父母才会因为自己而被后人称颂。是指向德性,不是单纯的名气,无德性的名气一定不会久远。

始于事亲,就是《大学》所言的齐家,中于事君就是治国。终于立身,就是《大学》所言的止于至善。君子之道,孝道,善始善终之意。

念,是感念。不能光感念先祖之德,而是要以先祖之德激励自己。

聿这个字我看都说是语气词,无意义。实则不然,而且聿和繁体字筆

关系不大,不是来自握笔之意。中国汉字不是象形字。

这个聿当和律有关,此处有律己砥砺之意。

这是《孝经》第一章,叫开宗明义。指示缘起,明确主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