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身的人都有问题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文

与穿奇装异服和弄着奇奇怪怪发型的人不同,有文身的人往往更不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但是在千万年前,将氏族的图腾纹在身上,是一种精神上的信仰以及自我认同,那为什么到了如今大众对文身的观感往往是负面的呢?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文身这件事?

曾经在社会上盛极一时的“西北梅花帮”标志就是在虎口位置都会文上类似形如梅花一样的点,有人说刚入帮的时候是一点,等级越高点越多,形成一个梅花形状;也有人说是丐帮的,用自己或者别人孩子乞讨做的标记;还有人说是五谷丰登教等等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但事实上,早有学者给出了答案:

此类文身标记最早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在陕甘宁部分地区,当时的“蕃兵”是常住地方协同禁军作战的民兵,类同于“吃皇粮”的工作人。当军队需要扩充“抓壮丁”的时候,皇帝下诏曰:“陕西诸路缘边团蕃兵,并選年二十以上,本户九丁以上取五丁,六丁取四丁,四丁取三丁,三丁取二丁,二丁取一丁,并刺手背。”如果是刺三点以上,为求美观,就衍化为花瓣图案,成为后来的梅花刺青,此风蔓延浸染,男女皆喜刺青,将其视为“护身符”,以求富贵吉祥。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文身是不孝的一种体现?

《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谚语的本意是告诉我们要健康生活,爱惜生命,而不是随意地去作贱自己,酗酒、吸烟、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是伤害身体的体现,而文身在今天主要有以下三种目的:

一是为了铭记失去的,比如父母过世;

二是心中有所想,为自己心念的加持;

三是对于迟早要失去的,用一种方式去留存。

文身是人内心欲望的一个宣泄出口,也是人追求“不同”的一种直观方式。就像文身师说过的,“文身的本意,并非创造,而是还原,以量身而制的图案设计,让文身者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得以还原。”

削发可明志,文身如明镜,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副图腾

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打仗输了。越王就将自己的头发剃了,住在破旧的草屋,每天舔着苦胆,用来惩罚自己,表明自己的决心和志向。因此就有了削发明志,卧薪尝胆这句话。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文身是不可逆的,只有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才能呈现出只属于自己的文身,每一幅文身图案,都对应着一个人的隐私,有的关于爱情,有的关于亲人,有的关于宠物,还有的关于理想和信念。文身图案不是文身师的个人想法,而是深度还原了被文身者的内心。例如:翅膀代表着对自由的向往,是梦想与欲望的延伸,很多人遇到困难的时候都希望能有双翅膀,飞越窘境。但是有些人认为,翅膀是代表当遇到困难时,先向自己求助;遇到困惑,先向自己诘问。文身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那些对于自己最为重要的东西。

埋藏于心中的思想,即便阴暗或邪恶,只要敢于直面,也就可以时刻认清自己,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也能够做出清醒的抉择。

然而,确实有些年轻人只是一时头脑发热,把文身当作一种炫酷的皮肤外衣,但经历了文身与洗掉纹身的过程,也会让人成长,毕竟那种疼痛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忍受的,能够忍受肉体疼痛的人在面对生活时,往往也会更加勇敢,无论文过身抑或是想要文身的朋友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喜欢本文,烦请点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0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