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知识古人到底理不理发

国产古装剧中有一句经常出现的经典台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原句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出自《孝经》中孔子与曾子的对白。意思大概是,我们的身体、毛发和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毁损伤害,这是孝道的开始。这句话广为流传,可见古人对头发的看重。

据《清皇室四谱》记载,清代乾隆皇帝的继后乌拉纳喇氏曾“以故自行剪发忤上旨”,最终落得身为皇后却“以皇贵妃礼葬”的下场。乾隆在给十五阿哥请安折中对皇后断发的行为曾有过“皇后疯了”的批语,可见断发的行为在当时实属令人惊骇。

(影视剧中关于继后断发的场景)

在东汉以前,还存在“髡刑”,一种将人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罚,可见被迫剃发对古人来说是十分耻辱的。

那么古人是从不剪头发吗?不是的,其实古人也会对头发进行修剪,并会将剪掉的头发细心收好保存,有需要时还会将减掉的头发用做发型。

明代皇宫中还有专门的“理发廊”,也就是当时的“篦头房”,明代《松下杂钞》:“篦头房,近侍十余员,专习为皇子女请发、留发、入囊、整容之事。凡诞生皇子女,弥月剪胎发,百日命名后,按期请发者,如外之每次剃头者然,一茎不留如佛子焉。”可见幼儿理发是常态。

宋代曾巩的《救灾议》中:“古人有曰:剪爪宜及肤,割髮宜及体。”可见古人日常也会修剪指甲毛发。

类似关于古人理发的记载还有不少,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跟小苏讨论哦。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