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晋代名士范宣自幼便喜隐遁,性情内向。在学习上刻苦自励,博通典籍,精于《三礼》。他家境不好,常亲自耕作度日。父母死后,他背土成坟,在墓侧结庐而居,以尽孝道。晋成帝咸和元年(),太尉郗鉴任他为主簿,朝廷征召其为太学博士、散骑郎,他都拒而不就。太守殷羡见其茅屋破陋,要给他修建新屋,也被他婉辞拒绝。庾爰之因其家境长期贫寒,中间有一段时间又遭遇荒年和疾病流行,就给他送去许多东西,宣也拒而不受。
宣曾招集生徒,以讲授儒学为业。谯国名士戴逵等都闻风敬慕,自远方前来向他求教。东晋孝武帝太元中,博通儒学的范宁任豫章太守,宣就在郡设立乡校,常有弟子数百人。从此江州两地人士并好儒学。
《世说新语·德行》中有记载,范宣八岁的时候,在后园挖菜,不小心伤了手指头,就大哭起来。有人问他:“疼吗?”范宣回答:“不是疼,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不敢伤毁,所以才哭啊。”
《孝经》的开篇,孔子即对曾参说过:“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说,一个孝子,应当极其爱护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的,包括头发和皮肤都不能轻易让其有所损伤,这就是孝的开始。用现在的话说,一个懂得爱自己的人,才会更好的爱别人。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有:“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曾子在临死前要他的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以表明自己的身体完整无损,这说明曾子是一生都在遵守孝道的。有孝方有仁,正如“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原话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后来用它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小心。
东汉明帝皇后马氏生性善良,深明大义,她十分喜欢贾妃所生的刘炟。刘炟继位成汉章帝,尊马氏为皇太后,多次提出加封马氏的兄弟,马后拒绝。而她的侄子,也就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孙马豫抱怨没得到更多的恩惠,杨终劝伏波将军马援长子马廖,也就是马豫的父亲,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能放纵儿子,要始终以谨慎修身为本。
只有君子才会时时刻刻对自己有极高的道德要求,小人从不会“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为“小人而无忌惮也”,小人喜欢“行险以侥幸”。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得的是做一辈子的好事,正如孔子所言,真正的君子一直都在以修身为本,时刻省察着自己的一言一行,“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曾子生病,把他的弟子召集到身边,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其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好像面临着深渊,好像走在薄薄的冰层上。’从今以后,我才知道自己可以免于祸害刑戮了,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