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孝道厚葬说还是灵魂说,为何要

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6329464.html

高句丽,看见这个古国名称,让人不禁会读错,同时也十分好奇这个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制度等等……高句丽的丧葬习俗十分出名,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句丽人从死亡到下葬需要三年的时间准备。“金银财币,尽于送死,积石为封,列种松柏。”

《三国史》对高句丽厚葬的记载十分形象,这是源于高句丽人觉得灵魂不灭,如果将好的陪葬品放入陵墓中,这样去世的人们也可以得到富裕的生活。不仅如此高句丽人从死亡到下葬需要三年的时间也是其厚葬的一个特色,和高句丽人心态的一个体现,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为何高句丽需要三年的时间下葬?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要从中国古代的厚葬说起,高句丽从死亡到下葬花费时长之长是为了厚葬去世的人,也就是受厚葬制度的影响和灵魂不灭迷信之说的影响。

对于丧葬这件事,历朝历代以来,都受倍受重视。不仅如此厚葬作为一种丧葬消费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那么高句丽人从死亡到下葬这三年的时间究竟为何?首先是由于高句丽人想要厚葬前人的心理,如果说三年的时间是用来厚葬去世的人,那么为何需要厚葬呢?

厚葬这一丧葬文化,从周到清历朝历代中,孝道丧葬文化的演变历程中,使厚葬成为我国古代的主流丧葬观。在这种观念下,不仅要求人在身前要对长辈尽孝,在其身后也要尽到最大的孝。

高句丽人对于丧葬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孝文化的影响之大。炫耀之风、攀比之风驱使人们进行厚葬,厚葬一定程度反映了晚辈对长辈的孝心,但是在另一个角度是在此种丧葬消费下是其家庭地位和财富的展现之地。

就从炫耀之风来讲,如果晚辈对长辈进行厚葬,无论是从墓室建制或是陪葬品数量都是可观的,那么说明了其家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富裕程度,如此不仅体现了孝道同时也侧面炫耀了自己家庭的经济能力之强大。

不仅如此,这种丧葬消费下攀比之风盛行,今日他人为送行自己去世的父母花费了万两的人力物力,打造一口精美的棺材,他日另外一人因此,就会花费比万两更加宏观的财力为自己的长辈送行。人与人之间的攀比,永无止境,这种行为是不值得被提倡的和被效仿的。

其次是迫于社会压力,人们维护面子进行厚葬而在这种炫耀之风和攀比之风下,“树要皮,人要脸”人们爱面子也随之体现。历朝历代,有“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动用的人力物力时间都是前所未有,更有其他帝王倾尽国力耗巨资人力去修建自己的陵墓。而中小阶级跟贫民迫于不厚葬即不孝,为了维护自家的孝道和面子,也不得不耗费钱财物力去置办葬礼。所以高句丽人利用三年时间不仅由于这些原因去厚葬亲人,同时也是由于灵魂不灭才有三年的时间。

除了厚葬,三年的时间更是为了让去世的人灵魂不灭。

1.高句丽人从死亡到下葬的三年各个祭祀节点

一个人去世之后,高句丽人讲究三年的时间,是由于三年时间有各个非常关键的祭祀节点,从头七到满七,一共是七次,不仅如此加上高句丽人的停丧百天,加上一周年,和三周年的这三个时间节点,一共就是十次时间节点。

在封建社会中,有一个迷信的说法就是冥界有十殿阎罗,而这十个节点就恰好对应了十个阎罗,在每个节点祭祀各个阎罗,便是为了让逝去的人可以在冥界的十殿中安然度过。

2.三周年让逝去的人投胎转世

而十殿中,由于一殿的阎罗王掌管人间的生死吉凶,所以这就是人的头七,在古代也是倍受重视的一个节点。其次一个重要的节点是三七,三七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三七。

有记载是,在散七的傍晚,逝去的人家族的晚辈需要去到路口烧纸,接逝去的人的灵魂回家,所以这一日的祭祀也略显肃敬。

五七是高句丽人三年时间点里最大一次的祭祀,在古代的丧葬宴请都会选择在这一天,因此祭拜逝者的仪式也比较隆重;同时五七对应的是“五殿阎罗王”,这是中国人更加熟悉的冥界主,或许这也是五七最受重视的原因。

3.高句丽人最重要的三周年

逝世的人最重要最大的纪念活动便是高句丽人最奇特丧葬中的这三周年期,曾有记载民间有逝者“三周年期”宴客的习俗,在这一天里,需要逝去的人在人世的亲朋好友、远亲近邻出席这一场纪念活动。

而这一个三周年的重要节点就是逝去的人来到了最后一个阎罗那里,十殿阎罗。这一殿走过,就是逝去的人要在冥界投胎转世的重要节点了。

基于此,不仅仅是厚葬风气影响至深远,更是高句丽人相信古代灵魂不灭的说法,而高句丽的停丧时间三年,为葬礼所准备的陵墓修建与时间等也是受厚葬影响的一部分体现,更多的是灵魂不灭这一说法的体现。下面就让我们来细说一下高句丽人奇特的停丧习俗是基于何种现实原因需要这三年的时间。

二、高句丽人习俗——奇特的停丧

除了上述的原因,高句丽人的具体停丧习俗是指:人死后没有立即下葬,将死者的尸体保管在家中或者是保存在距离家较近的一处地方,持续三年后,再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下葬。而这种习俗不仅是受三年时间点的影响,同时也是取决于高句丽人的内心对于生死的观念较为奇特。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许多的人还是对于死亡的事情尽量避而不谈,但是高句丽人却并不这样。高句丽人并没有避而不谈,而是与众不同地公开谈论。

就《三国史》中记载的男女嫁娶后,便稍作送终之意。如同这个对高句丽人的记载,高句丽人谈论死亡是平静的毫无波澜的,似乎将死亡当成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正如这样,高句丽人的丧葬习俗也与其他的不同。

《北史高句丽传》有这样一段记载:“死者,殡在屋内,经三年,择吉日而葬,居父母及夫丧,服皆三年,兄弟三月……”同时,根据王太王碑和其他史书记载,可以得出高句丽人的丧葬习俗是停丧的前期是百日,后期为三年,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厚葬的影响之深所致。

《三国志》中记载“金银财币,尽于送死”。除了古代人们对于灵魂三年不灭的崇拜,更是高句丽人需要利用这三年的时间,最大的因素就是为了让逝者可以拥有更多的陪葬金币物品,其二就是当逝者拥有更多的陪葬品的同时,逝者的陵墓建制也需要一致。

因此,由于高句丽人对陪葬品的追求,使得他们对陵墓的规模建造也十分狂热。由于这种狂热,使得高句丽人对陵墓修建有时间的要求。由此体现出他们对于陵墓的重视程度之深。停丧的前期有百天,这一百天的天数就是为了修建一个颇具规模的陵墓。

而据考察,高句丽人的陵墓都颇具特色,辽宁地区的高句丽墓都是积石墓,绝大多数都是用未经加工的石块叠砌的。

位于浑江东岸的高丽墓子村附近的墓群,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处,南北延续长达余米,墓葬可分大中小三型,都是在地面上用自然石块砌砌墓室。而这些积石所打造的陵墓需要日复一日的修建,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建。

这就不难从现实因素解释,为何高句丽从死亡到下葬为何需要三年了,这个时长不仅是高句丽人为了逝去的人可以在冥界顺利转世投胎,更是他们修建陵墓需要的时间和他们准备陪葬品数量的时间。

三、结语

高句丽人的丧葬习俗,是厚葬丧葬消费的一种体现,同时高句丽人从死亡到下葬为何需要三年的问题是基于他们对于厚葬的一种追求,需要这三年的时间去打造墓室和准备陪葬品,并且选择吉祥的日子和下葬的地点所准备的。

历史对于高句丽的研究是丰富的,但是也是空白的,丰富于可以通过遗留下来的史书和遗迹去喟叹那一个国家的变迁和灭亡,但是也空白于无法还原全部的历史真相和历史事件。通过研究,去了解金戈铁马、歌舞升平或者是朝代兴衰、兵荒马乱,都无法去看清所有历史的全部。

高句丽一个具有强大军事的能力的国家和独特的婚丧等等的习俗,都只是看到了历史的一面,而事物是多面的,需要用不同的历史角度和眼光去看待,无论是哪个地区和国家的历史都需要得到尊敬。

参考文献:

《北史高句丽传》

《三国史》

《孝经纪孝行章》

《论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