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我们和你们的距离挺远。我们的花园在闹市区,你们的花园在避静区。后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如今,我从闹市区,经过这条岔路,跨过这道门,来到你们的领地也就是20分钟的车程。我们和你们成了名副其实的近邻。同样的轻风吹拂、同样的花朵摇曳。但我不晓得,为什么有些人那么害怕同你们毗邻而居。这让我想起了西汉武帝时期的杨王孙这个人。
杨王孙,富甲一方,是当时京城著名的大富豪。弥留之际,坚决要求儿子将他裸葬。杨王孙说:“用布口袋把我的遗体装上,到了地下七尺以后,从我的脚上抽去布口袋,让我的肉身直接埋于土中,返璞归真。”
儿子想不通,认为《孝经》中对父母去世后有一整套的规矩。父母死后,必须“为之棺椁衣衾。”认为人死后穿衣着棺,天经地义。
杨王孙却说:“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鬼就是归,鬼者归也!”人来自泥土,回归泥土,是顺应自然规律,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后来,杨王孙如愿裸葬,成为超越死亡、回归自然的第一人。
人生后花园,不就是我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地方吗?从这个角度想一想,恐怕是真的没有必要那么害怕了。
在这座人生后花园里,大致有四类人。第一类人是忧国忧民的革命先驱,第二类人是卓有建树的学者大家或者才高八斗的文人墨客,第三类人是有着小梦想小追求的普通人,甚至还有第四类人--无名氏。
“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死也瞑目!”(林觉民《与妻书》)。“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不如死得荣”。(彭家珍《绝命书》)。这些豪言壮语直到今天仍旧掷地有声,这些慷慨赴死的革命先驱,他们的姓名也将彪柄千秋、名垂千史。对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人,他们的人生已经实现中国古代儒家学者提出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生追求,或者成为国家民族的英雄,或者成为世间道德的楷模,或者著书立说,达到逝而不朽。他们属于超越生命、超越时代的那类人。
对于有着小梦想小追求的普通人,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优秀品质,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人生成就。譬如,我的父母,他们已经为我做了一切他们应该做的,毫无保留地给予了他们所能给予我的,教会我“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做人做事道理,影响我的一生,我枝开叶散,又将继续影响着我的下一代。一辈人的付出,成就了下一辈人。第三类人即使不能够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贡献,至少可以为家庭、家族留下可圈可点的家规家风。
以上三类人,他们的人生轨迹虽有深有浅、虽有浓有淡,但是每个人都值得我们尊重。
我站在你们的面前,蹲下身子轻抚着你们的墓碑。可是,任凭我泪眼婆娑,你们一如既往无言地望着我。一阵风吹过,花朵摇曳,树叶沙沙作响,我相信那就是你们的作答。
你们作为过来人,你们一定想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唯有负重前行。”
对于第四类人,我强烈感受到人生的悲哀,除了悲哀,还是悲哀。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至死都没有亲人认领,最后镌刻在墓碑上没姓没名,只能统一标识“无名氏”。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旁人也只能猜测而已。你们惨淡黑暗的人生,真是另一种极端了!
每次离开你们的领地,回到我们的王国,20分钟的车程装着满满的思考。思考我们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出人生的高度?
深切缅怀你们,愿你们一切安好!
愿我们继续负重前行,活出人生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