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图卷》局部李公麟(北宋)收藏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以画劝孝《孝经图卷》宋朝士大夫们不仅自己躬行孝道,还以劝民行孝、宣扬孝义为己任。一些文人创作诗歌、绘画等,通过较为通俗的方式来促进孝道思想的传播。
《孝经图卷》局部李公麟(北宋)收藏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风阁山人杨公建议李公麟以《孝经》为题材作画,为儒学教化做出贡献。于是,李公麟便将-一些经典的孝亲故事绘成《孝经图卷》,以期能对儒家忠孝伦常观念的推广有所帮助。
《孝经图卷》局部李公麟(北宋)收藏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李公麟在《孝经图卷》中还加人了他对孝道的理解,充分发挥了绘画作品死我道德观念、教化民众的作用。画作中人物生动形象,线条舒缓而优美,将《孝经》的思想内涵根据作者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再创作,画作内容生动而富有趣味。
《孝经图卷》局部李公麟(北宋)收藏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苏轼曾在《孝经图卷》的最后一段上作了题跋,说道观看此图,让人心底平易正直、慈爱诚信的心态油然而生。苏轼称赞李公麟画工精湛,不亚于顾恺之和陆探微,但作此图的重大意义,则〝非有道君子不能为。可贝当时士大夫们对孝道的推崇,和对弘扬孝道艺术作品的支持。
《孝经图卷》局部李公麟(北宋)收藏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女子孝行《女孝经国》在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中,对女性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行孝要求。唐朝大臣侯莫陈邈的斐子郑氏创作的《女孝经),就是专门针对女性孝道制定的言行准则,宣扬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仿《孝经》共分十八章。
宋高宗书女孝经图卷(局部)宋马和之
女子在出嫁之前也要学习孝道:在家孝顺父母:出嫁后,要孝敬公婆。为夫家延续香火,生育后代;为人母后,则要负责孩子的日常教导。这便是古代〝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要求。到了文化氛围浓厚的宋代,女子的教育受到了重视,由于女子在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之重要,女子的孝道教育也成为其中重要的内容。在一些士大夫家庭中,则有严格的女子孝道规范。因而,从宋代以后,贞洁烈妇的封建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宋高宗书女孝经图卷(局部)宋马和之
宋代画家马和之根据《女孝经》前九章,绘制了《女孝经图),分别为开宗明义章、后妃章、三才章、贤明章、事舅姑章、邦君章、夫人章、孝治章、庶人章,每章图后均有朱高宗墨题相应《女孝经》原文。
宋高宗书女孝经图卷(局部)宋马和之
画中仕女们发髻高绾,面容丰满,身姿端庄优美,举止得宜。每幅画作均有精巧布局,将人物置于不同的场景中,或于树荫下做女红,或于坐于平榻石墩上谈经论道,讲授规范。树木、花石、亭合、廊宇等作为背景点缀,笔法劲健苍古,古色古香,将环境烘托得清幽别致,生趣盎然。人物服饰线条匀细,设色秾丽典雅,在墨绿、青灰等浓墨重笔勾描的背景映衬下,仕女形象格外突出。使画面显得既深沉庄重,又清新活泼,堪称宋代仕女画的杰作。
宋代从官方到民间,都大力推崇孝道,将孝道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时期绘制的《孝经图》和《女孝经图》,都能反映朝廷对孝道的重视,以及士大夫身体力行对孝道的弘扬。
摘自《名画里的中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