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http://www.kstejiao.com/人们常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意思是不孝顺的情形有三种,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为第一大不孝顺,那除了这无后为大,第二类不孝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而不劝说,使他们陷于不义之中,第三类不孝是家境贫困,不努力供养父母。其实,古人说的这三类不孝大家都知道,还有两种不孝却很少有人知道。“不孝有三”出自于《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虽然孟子说不孝有三,但是没有给这三种情形加以解释,也没有说具体是哪三种,但是汉朝的经学家赵岐在注释这一篇的时候,给出了自己认为合理的答案,一不孝一味顺从父母,而不孝不赡养父母,三不孝没有后代,后来这三种不孝情形的说法就在民间流传开来。我国的儒家思想,都是把孝和忠放在首位,关于孝顺的古文经典就有孔子的《孝经》和孟子的《离娄上》,赵岐之所以分析出这三种具体的不孝的情形,也是结合了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第一不孝,“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即一味地顺从父母,父母有过错也不指出,表面上是孝顺,其实就是陷父母于不义中;第二不孝,“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即家境贫困,父母年老,不考取功名奉养父母;第三孝,“不娶无子,绝先祖祀”,即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不孝有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可是另外两不孝很少有人知道。孟子在《离娄下》里给不孝的五种情形做了更加详细的注解,第一种是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第二种是博养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第三种是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第四种是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第五种是好勇斗狠,以危父母。翻译过来便是酗酒聚赌,只管妻子孩子不管父母,纵欲享乐,逞勇好斗,这五种情形,是不孝。虽然这五不孝并没有讲到“无后”,但确实古代孝道的集中体现。很显然,这五不孝都没有说到“无后”,而“无后为大”,《离娄下》并没有对《离娄上》的内容作充分肯定,予以略过,基本都是关于子女修养品德的描述,虽然古代的血脉传统比较严重,但也不至于“无后为大”。“无后为大”放在今天并不适用,但其他的不孝情形今天依旧可以借鉴,毕竟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精髓。笔者认为,放在现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应该改为“不孝有三,一味啃老为大”。大家认为哪一种不孝的情形为大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