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西安文化底蕴厚重,今儿推荐你来这,直

大家好,我是阿航!

说起西安,大家想到的是什么呢?吃货想必脑海里浮现的是西安羊肉泡馍,油泼臊子面,千层饼,还有陕西凉皮等等;普通人想的是逛景点打卡;而文人墨客则会从记忆中泛起西安历史,感受古都的文化魅力。

阿航今天呢,推荐你去逛逛西安碑林博物馆!

说起碑,我们第一印象是立于郊野、黑漆漆、孤零零的石头。但当我们仔细阅读刻印其上的文字,看似冰冷的石头,其实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口碑、丰碑、里程碑。有的碑立在天地间,有的碑刻在人心里,碑在秦代,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五次出巡,留下七处刻石,歌功颂德昭示后代。在东巡至山东峄山时,留下第一处刻石、峄山刻石。

随着时代变迁,沧海桑田,峄山刻石的原石早已不知所终,宋人根据文献记载重刻了峄山刻石,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之中,使我们今天仍有机会通过碑文去感受,始皇帝的豪情万丈、血脉喷张,碑林、因碑石从立如林而得名。

现在有藏13千余方,文物一万多件,其中开成石经是国宝级文物,开成石经是因刻成于唐文宗开成年间,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包括孝、经、周易、礼记、论语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十三经,人们称其为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这些石碑上刻的文字早已深深地印到了华夏子孙的心里,深入骨髓、融入血液。

当我们从穷乡僻壤来到大城市,为了美好生活而打拼,遭遇各种挫折、不公、轻视,仍然乐观面对、勇往直前时,我们似乎是在大声朗诵《周易》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当我们在外工作遇到各种不如意、手头拮据,仍会给父母寄钱寄物时,我们似乎在深情诵读《孝经》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呼啸,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当我们经过艰苦奋斗取得成绩,金钱荣誉纷至沓来,鲜花掌声围绕身旁,仍能保持谦虚谨慎时,我们似乎在默默诵读《尚书》之“谦受益满、满招损。”

当我们实现财务自由,可以为了自身价值、兴趣爱好而选择学习、工作、休闲旅行时,我们似乎在自由诵读《礼记》之“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当我们得知多年未见的朋友即将到来,而放下手头工作、订好餐厅、提前等候,然后热情相拥,醉酒畅聊时,我们似乎在放声诵读《论语》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开成石经,就像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颗定海神针,默默地矗立了一千多年。

不管我们走到哪里,时空如何变换,年岁如何增长,它一直在指引着我们。

我们日常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处事、哲学,几乎都能在开成石经斑驳的文字里找到根源。

到碑林去读读开成石经,那些古老而鲜活的文字,也许你会知道你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

当然,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等书法大家,均有墨迹藏于碑石之上,篆隶楷行草、各具特点、精品林立,令人惊叹不已。

著名的昭陵六骏有四骏藏于碑林,每年央视春晚敲响的新年钟声,藏于碑林的大唐锦云钟的钟声。

到西安碑林博物馆,感受感受古都的文化底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9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