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从治命不从乱命

事件起因:公元前年,楚庄王围宋,晋景公出救兵中途灭潞国(属于赤狄分支)。秦国此时为秦桓公十一年,遂派一叫杜回的勇夫来争潞地。

潞王婴儿祠今山西长治黎城县赵店

这位杜回同历史中几位力大无穷的力士别无二致,同样生的虬须卷发,身长一丈有余。力举千钧,一柄百多斤开山大斧虎虎生风,带着几百人直冲晋营而来。

晋将魏颗根本抵挡不住这种阵势,连着三日不敢出战,随后赶来的弟弟魏錡亦遭惨败。一天晚上,魏颗闷坐在营中苦思良策,朦胧中睡着时总感觉耳边有人在说“青草坡”。其弟魏錡想起不远处确实有名为青草坡的大坡,于是想到是不是上天安排要在那里大败秦军呢?此时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于是兄弟俩佯败引得杜回来到了青草坡。

令人惊奇的一幕真就出现了,当杀至青草坡中心地带时,杜回突然跌倒,继而如在冰上一样站立不稳,众皆哗然。魏颗抬眼望去,只见一庄稼汉模样的老人边走边把青草打上结,那杜回正是被这些草结磕磕绊绊而被俘斩首。

今西安长安区郭杜镇杜回村

晚上,魏颗终能睡个安稳觉了。睡梦中再次见到日间老人,听说是来帮助自己的遂惊讶问明缘由。老人说自己是祖姬的父亲,魏颗能够遵从父亲的遗愿善嫁祖姬,九泉之下甚为感激,特来帮助将军,并许诺将助魏氏世代荣耀。

原来,魏颗的父亲正是魏犨,魏犨乃晋国旧臣,当年跟随晋文公流亡,可谓开朝元勋。魏犨那时候有一个爱妾就是祖姬,以前每次出征时他都要嘱咐儿子:“我若战死,你们一定要善待她,并且找个好的人家把她嫁出去,我也就能瞑目了!”可是在病危之际却留下遗言告诉魏颗说,他舍不得此女,要她陪葬以便泉下有伴。结果魏颗料理父亲后事时并没有用祖姬殉葬,而是找了当时颇有地位的人家嫁了。面对弟弟魏錡不遵从父亲遗愿的质疑,魏颗说到:“父亲平日总让我们要善嫁她,临终那是糊涂了,我们要做孝子那就从治命,而不能从乱命。”也正是魏颗积此阴德,才有了老人结草之报。

结草报恩故事晋文公君臣,左三为魏犨

由此我们想到孝顺,从古至今它有哪些变化?何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

儒家思想的缔造者孔圣人主张孝道,因为他认为一个能够孝顺父母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忠君爱国之人,然而孔子的孝道却不是一味顺从的愚孝。子路曾问“敢问子从父令,可谓孝乎?”,对此,孔子激动地回答道:“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意思是“这是什么话!”接着他从天子、诸侯、大夫、士人及父子方面向子路详细阐述了如何“从”,他认为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子女要直言进谏才是真正的孝子。

这里有个问题,看看你若遇到将怎样做。如今网络上充斥各种谣言,别说父母就是我们自己也不能保证“谣言止于智者”,那么父母在朋友圈出现谣言你该怎样对待呢?

郭巨埋儿获金处

孔子认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孝经》)。意思是,日常要尊敬父母;愉悦地赡养父母;忧伤地为父母养病;悲哀地治丧;严肃地祭祀,这些是要做到的,没有完全顺从父母的意思。

至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则是孟子所说,后来清人编撰时补充注释为“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通过字面大家可以理解,这里不再赘述。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行为,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家庭和睦,百姓安乐,社会文明,国家富强都离不开“孝”字,可以说它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源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