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我们观看有关于古代影视剧的时候,会发现剧中总会有留着长长胡须的人,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或者是在朝为官的大臣们,几乎人人都留有一把胡须,而且伸手去捋下巴底下的胡须仿佛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个招牌性动作,高兴的时候捋,不高兴也捋,思考的时候捋,聊天的时候也捋,胡须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了。那为什么古人喜欢留着长长的胡须呢?古人长长的胡须又有什么讲究呢?
以示孝道,正常生理表现
首先生长胡须,这是一个健康成年男性的身体生理本能,由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雄性激素的分泌所导致的,也是男子成年的生理表现。
据《孝经·开宗明义》记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遥远的原始社会,长长的胡须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另外胡须还能显示的人的面部较大,对周围的动物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再说了受到材料工具的影响,胡须就算是想修剪掉也没有办法。后来随着文明程度的越来越高,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把保护自己身体上的一切,看作是对父母的孝道,这样一来,古人更不会去剪掉自己的胡须了。
阳刚之美,身强体壮
随着人身体雄性激素分泌的不同以及对审美的不同,胡须的样式也是古代也是有多种多样,甚至规定了每一个部位胡须的叫法,例如上唇的称为髭,两旁的称为髯等等。但是不管怎么样,在古代能够有一把美须,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比如在《陌上桑》中,罗敷就曾用“鬑鬑颇有须”来为自己夫婿的颜值加分。
例如《三国志》中记载的崔琰,“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说是崔琰胡须有四尺长,彰显得面容威严,在朝中很有威望,就连曹操都对他敬畏几分。而这种胡须也是古代男性阳刚之美的一种体现。
影视剧中崔琰除此之外,长长的胡须还象征着古代男性的力量,《灵枢》中讲到“血气战则髯美长,血气少则髯短,血气皆少则无髯”,血气旺盛程度是古代衡量身体强壮的标准之一,如果放在武将中来看,关羽美髯公的称号也象征着关羽那强大的武力,也是体现古代男子身体强壮的特征之一。
影视剧中关羽彰显尊严,彰显权力,彰显地位
另外胡须还象征着权力与尊严,在秦朝的时候,发明了一种“耐刑”的惩罚,专门来惩罚那些罪名较轻的犯人,这种刑罚就是强行剃掉了犯人的胡须,使犯人失去了尊严,以此警戒保证下次不犯,这时候的身体发肤已经成为了对父母的一种孝道,而这种惩罚也能够彰显胡须所象征的尊严。
北宋的名相寇准青年得志,考中进士之后,仕途一路飞黄腾达,在人生的“而立”之年已经做到了参知政事的位置,相当于副宰相,再进一步就是当朝宰相了,但是迟迟未能升迁,有关于未能升迁有一则很有意思的说法,在《闻见近录》中记载了“寇忠愍为执政,尚少,上尝语人曰:‘寇准好宰相,但太少耳。”
寇准雕像意思就是寇准的胡子少,没有宰相那种“德高望重”的形象。另外像是古埃及的法老图坦卡蒙,逝世的时候年仅十几岁,可是他却已经早早的带上了既整齐又长的假胡子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权利和威严。
而在古代文人在小说中描写一个人物性格时候,会着重介绍人物那与众不同的胡子,例如多数脾气暴躁的武将通常是络腮胡子像钢针一样,而修长整齐的胡子又能显示这个人德高望重。通过这些也能看出,古人的胡子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也可以说是男子的第二张脸了。
感谢各位读者阅读,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