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扁平疣的医院 http://m.39.net/news/a_8605173.html前蜀和后蜀两个皇帝的区别是一个尚武一个好文,成都本地人谈起两个皇帝,大都对后者更有好感,因为后者留下的东西比较多。后蜀的开国皇帝孟知祥,太原人,原来是个没有野心的将军。受命入蜀平叛,遂掌大权。先是效忠于唐庄宗,又效忠于唐明宗。唐明宗在后唐算是最有为的皇帝。为人淳朴果敢。可惜在位时间太短,只有五年,不然定有更多的壮举,或能挽后唐大厦之将倾。晚唐当时两大严重问题,一是藩镇跋扈于外,二是宦官弄权于内。唐明宗即位后,诛宦官,罢监军(朝廷派出宦官监督军队),奖励农桑,以固国本。唐明宗本来是信任孟知祥的,因奸臣挑拨,曾怀疑孟知祥不忠。后醒悟,加封为蜀王。唐明宗在位五年而崩殂,中原又入乱局,孟知祥效忠的后唐政权名存实亡。蜀地百官联名拥戴孟知祥做皇帝。孟知祥说:“德薄不配。已封蜀王,足够了。”下面的官员们盼望藉此升级,加官晋爵,所以劝进不止。最后拗不过,勉强在蜀国当皇帝。孟知祥做皇帝仅半年,就“驾崩”了。在位期间,只有一次活动,就是这年夏天到大慈寺拜谒唐玄宗和唐僖宗两位真皇帝的肖像。到这里来拜谒,表示不忘大唐。孟知祥明白,这两位才是真命天子,而他只算窃据称王。《蜀梼杌》评价他说:知祥好学问,性宽厚,抚民以仁惠,驭卒以恩威,接士大夫以礼。薨之日,蜀人甚哀之。”这一年是公元年,十五岁太子孟昶继位。孟昶在位三十一年,做过两件大事,影响久远,后人称赞。治理官场,规范官员行为。广政四年(年),二十二岁,颁布《官箴韵文》,命令各郡各县刻石立碑于衙门大堂上。全文如下:肤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易,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体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文言不好理解,意思就是为官当勤政为民,体察百姓疾苦的意思。后蜀亡国之后,宋太祖赵匡胤(一说宋太宗赵匡义)把上文删繁就简,只留四句,名《戒石铭》颁布天下:“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更觉剀切有力。各州县衙门莫不立此碑,直到清代仍然如此。第二件就是抓教育。石刻《孝经》、《论语》、《尔雅》、《周易》、《尚书》、《周礼》、《毛诗》、《仪礼》、《礼记》、《左传》十种,立于石室太学,斯为石刻十经,以利学子抄录成册。工程浩大,历时八年。石碑千余,空前绝后。又考虑到石经流传不广,乃刻木版,印成书册。十经之外,又刻印了《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等等。木版印书,实始于蜀。十经是官办学堂的教科书,有了木版印书,不再手抄。方便至极。北宋时又石刻《公羊》、《谷梁》、《孟子》,乃凑齐十三经,流传后世。孟昶在位的三十一年里,中原干戈不息,而蜀国则太平日久,民乐小康,斗米三钱,温饱不愁。年年暮春,倾城出游。散花楼前,万里桥边,一路西去,到浣花溪的香锦浦,尽是绸锦男士,珠翠女子,歌乐笑闹,不绝于耳。广政十二年(年),孟昶三十岁,秋游浣花溪,乘坐龙船观赏水上杂技。上游下游十里溪岸,民众争看表演,如望仙境。孟昶引杜诗得意说:“曲江金殿锁千门,不如这里。”翌年中原血战,长安被围,食尽,人相食。而成都外圈土城上的芙蓉盛开,孟昶好生高兴。芙蓉树是他即位后下令栽的,十年易过,花盛开了。车驾出城环游,四十里路跑完一圈。远望城上,如挂红锦。孟昶对左右说:“自古名叫锦城。今天看来,这才叫真锦城。”芙蓉原本荷花别名。而芙蓉树另是一种木本植物,开花不大,与芙蓉花不是同类。此花一日三变,晨白午红夕紫,朝开暮落,荣华短暂,令人伤感。后人不管,叫成都芙蓉城,简称曰蓉。广政十六年(年),孟昶三十四岁,端午节陪母亲太原李氏摩诃池上龙船竞渡。摩诃池在蜀宫西内,北岸抵达今西御河沿街,南岸抵达今人民西路。20世纪50年代尚存的西御河应是摩诃池的最后残余,今则杳无踪迹。摩诃梵语译音,意思是大池。苏轼小时候,在眉山老家听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尼姑讲故事,回忆她少女时服务蜀宫,某年夏夜,孟相陪花蕊夫人坐摩诃池畔纳凉,填词一首。头两句云:“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而下面的她忘记了。苏轼多年后猜词牌是《洞仙歌》,代为填满如下: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届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尤其是人到中年,每诵此词到结尾“流年暗中偷换”,就会心跳加速,似乎生命进入读秒阶段。广政二十七年(年),陈桥搞兵变的皇帝,派两路大军来伐蜀。孟昶正如李煜,不崇尚暴力,从来偃武修文,哪有实力御敌。夔门剑门,相继失守。再派兵去抵抗,等于白白送死,于心有所不忍,只好上表投降。孟昶是一个文人帝王,投降前十二天,正是腊月三十,还沉浸在诗情中,撰写春联。上联“新年纳余庆“,下联“嘉节贺长春”。只道是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谁知“一不小心”成为风俗,由成都而传遍中华大地,春节家家贴春联风俗就始于此,流传千年而不改。公元年夏天,孟昶四十六岁,作为俘虏,被押送去东京(今开封市)。据《蜀梼杌》记载,离开成都那天,上万民众拥塞街道,哭声动地。孟昶以袖掩面,哭谢民众。从外东合江亭,到眉州去上船,沿途民众相送,悲愤号啕,哭昏数百人。到东京后,赵匡胤接见孟昶的母亲李氏,尊称国母。李氏为人明辨道理,往日多次诟骂孟昶奢靡,乃至鞭打。赵匡胤劝慰说:“母善自爱,莫要思蜀。以后送母回成都去。”李氏说:“妾家本在太原。倘能归老故乡,不胜欢喜。”赵匡胤大喜说:“等太原打下来,一定送母回那里去。”几天后,单召花蕊夫人入宫,孟昶羞愤而亡。李氏不哭,持杯酒酹于地,祝告说:“你不能死社稷,苟且偷生,自取羞辱。我忍着不去死,因为你在。你不在了,我活着有何用。”绝食而亡。曾作《宫词》百首的青城山女子花蕊夫人,入宫被“幸”之后,仍然不肯“合作”,惹怒兵痞皇帝,罚到织室,以罪赐死。织室,女囚劳作之地。接着是赵匡胤灭南唐,李煜的终局也到了。不同的是江南人只传诵“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哀艳故事,而蜀人则愤怒反抗,思念故主故妃,甘作无谓牺牲,流血两载之久。孟昶和花蕊原葬北邙山,因蜀人造反,赵匡胤不得不允许迁葬归蜀,双双长眠广汉西城桥之东,洪水碾之西北。1年墓被掘毁,今渺茫踪迹无存。资料来源于《蜀梼杌》《资治通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