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急流勇退的大智慧,懂的人很多,能

《资治通鉴》第25卷,汉纪十七汉宣帝元康三年(戊午,公元前63年)夏,四月,丙子,立皇子钦为淮陽王。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今仕宦室二千石,官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即日,父子俱移病,上疏乞骸鼻。上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故人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夏季,四月丙子(十四日),汉宣帝立皇子刘钦为淮陽王。皇太子刘年十二岁,已通晓《论语》、《孝经》。太傅疏广对少傅疏受说:“我听说‘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受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不会遇到危险。’而今我们作官已到二千石高位,功成名就,这样再不离去,恐怕将来会后悔。”于是,当天,叔侄二人就一起以身体患病为理由,上书汉宣帝请求退休。汉宣帝批准所请,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也赠送黄金五十斤。公卿大臣和故人在东都门外设摆酒宴,陈设帷帐,为他们送行,前来相送的人乘坐的车辆达数百辆之多。沿途观看的人都赞道:“两位大夫真是贤明!”有人甚至为之感叹落泪。上面这段材料说的疏广疏受是叔侄不是父子。他们在历史上的评价非常高,上面说的就是他们急流勇退辞官归乡的故事。而他们辞官之后,朝野上下对他们的评价都非常之高。在《道德经》中就有不少的句子说了势的转变,也多次强调,当一种情况发展到极致,必然会转变成另一种情况。对于身居高位者,尤为如此。历史上,权势滔天者难有长久的,绝大多数都是达到巅峰之后迅速衰败,亦或者自己死后祸及家人。比如霍光,比如张居正。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人的行为必然是出于利己的。但是这个“利”并不是却是多个维度的,可以使当下的利,亦可以是长远的未来的利,也有为心中价值观信念。那么,既然如此,疏广疏受叔侄两人,他们为什么要在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退下来呢?他们的“利”又体现在什么地方?1.历史惯性汉朝建立到现在,数代帝王的太子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刘邦的太子刘盈,刘邦动了好几次废的念头。汉惠帝无子,汉文帝的太子汉景帝算是幸运的。汉景帝的第一个太子刘荣被废自杀,汉武帝的太子刘据自杀,汉昭帝无子。所以,别看汉宣帝现在有个太子,但是将来的事情谁知道?有数的四个太子,只有一个算是正常继位的,可见这个太子之位风险极大。2.牵连太子如果被废会怎么样?这一点可以参考刘贺帝位被废之后,霍光将刘贺故旧全部诛杀。太子乃皇家血脉,天子碍于情面道德不能杀,但是太子的党羽必定要全部除掉,这样他才能放心。疏广是太子的少傅,而疏受又是太子家令(大管家),属于深度绑定太子,身上太子标签极重。如果太子被废,他们绝对逃不了。3.瓜蔓太子这个位置,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手握天下大权,谁不想坐?皇帝的儿子,因血脉都有继承的资格,难道就一定是嫡子才行?汉武帝也不是嫡子嘛。所以,太子就会成为众多皇子争相攻击的目标。或许太子本身没啥问题,但是能不能挑错?能不能反向牵连?这就是小标题瓜蔓的含义,出自《罗织经》。即,我找你太子身边人的问题,然后反过来和你太子牵扯在一起,再以此把问题扩大化,把太子拉下马。这一点,可以看看韩国李明博、朴槿惠怎么搞卢武铉的,就是这个路数。那么作为太子身边人的疏广、疏受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靶子之一。4.定位上面三点是关于太子以及太子身边重臣自身属性带来的问题。可能角度过于偏向太子之位的争夺。如果把视角降低一个维度,围绕着疏广疏受叔侄又会如何呢?其实不光是疏广疏受,而是太子身边的三太、三少,等一系列官员。他们的存在其本意是帝王为太子储备人才、幕僚,以为太子继位之后快速接管权力准备的。这些人也有个名词叫做“潜邸之臣”,一旦太子继位必定会被重用。比如历史上著名的秦王府十八学士,说的就是李世民的班子,他们在李世民继位之后绝大多数都立即充居高位。所以,太子身边的位置也是个香饽饽,只要能坐上去,成为太子身边人,就好比搭上了官场顺风车,一个副国级九卿是跑不了的。比如,汉景帝时期的太子家令就是晁错,汉景帝对其极为倚重,虽然职位不高,却能把丞相申屠嘉搞得吐血而死。疏广疏受卡位成功了,别人想要坐上去,就要先把对方搞下来才有位置。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勾心斗角、冷枪暗箭。这就像单位上,你坐的位置很有油水,不用你去得罪人,自然会有人想办法把你搞下去。这个东西无关恩仇,皆因利益。既然,疏广疏受的选择是利己,那么退下来顶多是不会面对这么多攻坚责难,利又在什么地方?1.充分止盈这个时候汉宣帝还在,疏广疏受也没有犯错,甚至来说朝野某些人对于疏广疏受也并没有过多的攻讦。可以说这个时候疏广疏受正是风评、综合感观最好的时候。这个时候退下来,那么汉宣帝、太子、朝野上下对他的评价都是停留在最好的时候。你可以把这个看做股市中高点清仓。2.留得人情结合之前讲的,疏广疏受的位置很重要,想要的人不少。他们提前主动退下来,留出位置来,甚至不忘拖一下、帮一下,这个人情绝对是会让别人记一辈子。公卿故人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材料中这一段,疏广疏受离开长安是,送的人马车有数百辆。小家小户能坐马车?还不都是达官显贵。没人情好好地来送什么送?3.静观其变太子能不能做下去、能不能接手皇位是个概率问题。疏广疏受提前离场的好处在于,急流勇退,提前切割。如果将来太子倒霉了,疏广疏受离开得早,不会有任何牵连。如果太子顺利继位,那么这两人算是太子的潜邸老臣,只要想出来做官,完全可以的。这个举动就颇有以退为进,进可攻退可守的味道了。上面的分析,依然是论行不论心,不是刻意妖魔化或曲解,而是换个角度思考。对于我们当下,是否存在有急流勇退?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想要看明白、看透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有一定长、远、广、深的视角。否则,更多只会局限于当下,最后从顶端跌落。但是有一点的可以肯定的是,越是身居高位、越是一帆风顺,在心态上越要谦卑谨慎,千万千万不能觉得自己了不得、是个腕、是个人物。一般情况,有这种想法的人,极大概率要出事。比如,马某人。更多《资治通鉴》谋略只会,推荐看看这套精选《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故事精选上下册彩色全集精选月销量70¥8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1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