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可以能治疗好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本文乃作者还珠格格驾到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百善孝为先”,孝道是最基本的道德操守,孝行是最重要的道德行为。但儒家强调“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第十四》)即使是尽孝之举,对居于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也有不尽相同的要求。这种差别就是礼的精神所在。拥有的地位越高,所要承担的责任越重,对他人的态度也要越恭敬,对礼的奉守也要越严格。所以当我们看到《孝经》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对待父母的孝做了详尽而明确的区分时,我们感受到的绝不是贵族的特权和对庶人的歧视,恰恰相反,而是对在上位者的责任的强调和对在下位者的最人性化的保护。也就是说这五等之孝的要求是递减的,下位者不要求做到上位者应尽的孝道,但上位者却要做到自己等级以下的所有的孝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孔子画像《孝经·天子章第二》即使贵为天子,依然要谨言慎行,丝毫不敢被人所厌恶、所怠慢。同时,也不敢厌恶和怠慢他人。这正是尊亲和弗辱中应有之义。天子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通过事亲的爱和敬,以身作则,躬行孝道,使自己成为人民的榜样,以此来教化百姓。“施德教于人,使人皆敬其亲,不敢有慢其父母者,是广敬也。”(《孝经注疏》)这也是孔子所谓“己欲立而立人”之意。出于对父母的感恩,才会有如此的孝道和孝行;出于对父母的孝敬,天子才会如此推己及人。夏朝的末代君王桀,所缺乏的正是这样一份修己安人之心。他以太阳自称,国人就唱“时日曷丧,予及女(同“汝”)偕亡”。(《尚书·商书·汤誓》)天上的太阳啊,什么时候才会死去呢?我们愿意和你同归于尽。故而当商汤兴兵于鸣条之野时,桀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了孝,他即使贵为天子,也是无法保住天下的。尚书鉴于这样的历史事实,汉代的天子非常重视孝行汉文帝正是将孝道落实于自己的行动,才成为一代明君。《二十四孝·亲尝汤药》记载: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汉文帝名恒,是汉高祖的第四个儿子,最初被封为代王。他的生母是薄太后,并不是皇后,汉文帝在奉养母亲的时候谨守孝道。他母亲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在他母亲生病的三年当中,汉文帝时时刻刻侍奉在母亲身旁,衣不解带,没有安安稳稳睡过一觉。给母亲熬的汤药如果自己没有亲自尝过,是不会给母亲喝的,他每次都会亲自尝汤药,一方面要看看汤药温度是否合适,另一方面要看看汤药是不是很苦。薄太后剧照他的孝行孝道闻名天下,当时的百姓都受到了他这种行为的感召。虽身为天子,依然恪守人子的孝心,正是因为这份孝心,文帝在位时大力推行德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在汉初民生严重凋敝的时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也正是这份孝心,才能够在缇萦救父时感其孝心而废肉刑,改笞刑,体现了人性的关怀。在成全一个孝女的孝心和孝道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作为天子的孝心和孝道。缇萦是齐地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淳于意医术高明,因为触犯刑律要被押解到首都长安去执行肉刑,在他被拘捕押解的时候感慨地说,我生了这么多女儿,没有一个儿子,所以我现在面临祸患的时候,没有人能帮忙。汉文帝剧照缇萦听到后非常伤心,所以在她父亲被解往长安的时候,她就一直跟随在旁边。一个柔弱的小女孩,凭借着自己的一片孝心,坚持徒步走到长安,并且托人写了一封奏表献给汉文帝。奏表中说,她的父亲为官时廉洁公正,现在虽然触犯了刑律要受到国家的处罚,但却并非因为为非作恶才遭受处罚。如果受到肉刑的处罚,那么他的身体就永远留下再也无法复原的创伤,带着刑伤,将来即使他想改过向善都不可能了。所以她希望汉文帝能够让她代替她的父亲受刑,她愿意进宫当奴婢,为父亲赎刑,让父亲有可以改过自新的机会。缇萦剧照汉文帝看到缇萦的奏表后非常感动,所以决定废除肉刑,改为用竹板进行笞杖之刑。并且根据罪行的轻重,对笞杖之刑的轻重也有所区分。虽然这种刑罚在后世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但是在当时汉文帝做出这样一个决定之后,确实给了很多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之前施行肉刑的年代,如果一个人走在街上,脸上被刺了字,或者鼻子被割掉了,或者一只脚被砍掉了,大家一看就知道这个人曾经为非作歹受到过国家刑法的处罚,对他必然会产生警惕,甚至敌意,避之唯恐不及。汉文帝剧照即使这个人有心向善,也没有了机会。但如果将肉刑改为笞杖刑,即使被打过之后,他身体上的伤还是可以得到恢复的,如果悔过自新,很容易被社会和他人所接受。所以说汉文帝的这一举措是文明的一次巨大进步,使传统的刑罚,由不尊重人、不敬畏人而变为更加合乎人道、人性。而汉文帝之所以能够开创“文景之治”,能够废除肉刑,都源于他的孝心。可以说孝是他的为君之道,同时也是他的为人之道。这就是“刑于四海”,为天下人做榜样和表率的天子所应具备的孝道和孝德。参考资料:《中国文化》《孝经》《二十四孝·亲尝汤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