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孝经 >> 孝经版本 >> 论语泰伯

论语泰伯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有名的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论语

全文翻译

完好

二十篇

目录

《论语》——学而  

《论语》——为政  

《论语》——八佾  

《论语》——里仁  

《论语》——公冶长  

《论语》——雍也  

《论语》——述而  

《论语》——泰伯  

《论语》——子罕  

《论语》——乡党  

《论语》——先进  

《论语》——颜渊  

《论语》——子路  

《论语》——宪问  

《论语》——卫灵公  

《论语》——季氏  

《论语》——阳货  

《论语》——微子  

《论语》——子张  

《论语》——尧曰  

《论语》——泰伯

本篇总计21章,此中知名的词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尔后已”;“民能够使由之,不行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本篇的根本实质,触及到孔子及其门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估;孔子传授法子和扶直思惟的进一步表现;孔子德性思惟的详细实质以及曾子在多少题目上的观点。

8?1子曰:“泰伯(1),其堪称至德也已矣。三(2)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3)。”

(1)泰伯:周朝鼻祖古公亶父的长子。

(2)三:屡屡的意义。

(3)民无得而称焉:百姓找不到适合的词句来赞许他。

孔子说:“泰伯能够说是德性最尊贵的人了,屡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适合的词句来歌颂他。”

传闻古公亶父晓得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传位给季历,泰伯晓得后便与二弟仲雍一同隐匿到吴。古公亶父死,泰伯不归来奔丧,后来又断发文身,示意一生不返,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传给姬昌,即周文王。武王时,灭了巨贾,统一了天下。这一史册事项在孔子看来,是值得津津有味的,三让天下的泰伯是德性最尊贵的人。惟独天下让与贤者、圣者,才有大概获得责罚,而退位者则显示出尊贵的风致,老百姓对他们是歌颂非常的。

8?2子曰:“恭而失礼则劳(1),慎而失礼则葸(2),勇而失礼则乱,直而失礼则绞(3)。正人笃(4)于亲,则民兴于仁,故人(5)不遗,则民不偷(6)。”

(1)劳:劳累,劳累。

(2)葸:音xǐ,矜持,退缩的状态。

(3)绞:言语尖酸,出口伤人。

(4)笃:优遇、忠实。

(5)故人:故人,老伙伴。

(6)偷:稀薄。

孔子说:“可是尊重而不以礼来指点,就会白费无功;可是慎重而不以礼来指点,就会退缩矜持;可是勇敢而不以礼来指点,就会言语尖酸。在上位的人假如优遇自身的亲属,老百姓之中就会鼓起仁的习尚;正人假如不丢掉老伙伴,老百姓就不会对人淡漠薄情了。”

“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肯定以“礼”做指点,惟独在“礼”的指点下,这些德方针推行才略吻合中和的原则,不然就会浮现“劳”、“葸”、“乱”、“绞”,就不行能抵达修身养性的方针。

8?3曾子有疾,召门门生曰:“启(1)予足!启予手!诗云(2):‘焦急旁徨,诚惶诚恐,诚惶诚恐。’目前尔后,吾知免(3)夫,小子(4)!”

(1)启:开启,曾子让门生翻开被子看自身的四肢。

(2)诗云:如下三句引自《诗经?小雅?小旻》篇。

(3)免:指身段免于损伤。

(4)小子:对门生的称呼。

曾子有病,把他的门生招集到身旁来,说道:“看看我的足!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当心慎重呀,貌似站在深谷傍边,貌似踩在薄冰上头。’从今此后,我晓得我的身段是不重逢遭到损伤了,门生们!”

曾子借用《诗经》里的三句,来解说自身终生慎重当心,防止损伤身段,能够对父母尽孝。据《孝经》记录,孔子曾对曾参说过:“身段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便是说,一个孝子,应当极端爱惜父母予以自身的身段,囊括头发和皮肤都不能有所损伤,这便是孝的发端。曾子在临死前要他的门生们看看自身的四肢,以声明自身的身段完好无损,是终生恪守孝道的。看来,孝在儒家的德性标准之中是何等要害。

8?4曾子有疾,孟敬子(1)问(2)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正人所贵乎道者三:动面庞(3),斯远暴慢(4)矣;正颜色(5),斯近信矣;出辞气(6),斯远鄙倍(7)矣。笾豆之事(8),则有司(9)存。”

(1)孟敬子:即鲁国医生孟孙捷。

(2)问:拜访、探问。

(3)动面庞:使自身的心坎情绪体现于面庞。

(4)暴慢:野蛮、嚣张。

(5)正颜色:使自身的神色端庄端庄。

(6)出辞气:出言,言语。指注重言语的言辞和口吻。

(7)鄙倍:鄙,野蛮。倍同背,悖理。

(8)笾豆之事:笾(音biān)和豆都是古代祭奠和典礼中的器具。

(9)有司:指主管某一方面事项的仕宦,这边指主管祭奠、礼节事项的仕宦。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拜访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啼声是悲伤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好心的。正人所应当正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身的面庞端庄端庄,云云能够防止野蛮、嚣张;使自身的神色一册端庄,云云就挨近于竭诚;使自身言语的言辞和口吻慎重当心,云云就可以够防止野蛮和悖理。至于祭奠和礼节典礼,自有主管这些事项的仕宦来负责。”

曾子与孟敬子在政事态度上是对峙的。曾子在临死从前,他还在试图改革孟敬子的态度,以是他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一方面声明他自身对孟敬子没有歹意,同时也通知孟敬子,做为正人应当正视的三个方面。这些事理如今看起来,仍旧很用意义的。关于小我的德性素养与和睦的人际瓜葛有要害的模仿代价。

8?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为校(1)——昔者吾友(2)尝从事于斯矣。”

(1)校:音jiào,同较,计算。

(2)吾友:我的伙伴。旧注上寻常都觉得这边指颜渊。

曾子说:“自身有才略却向没有才略的人领教,自身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领教,有知识却像没知识相同;知识很充溢却貌似很浮泛;被人侵害却也不计算——从前我的伙伴就云云做过了。”

曾子在这边所说的话,全部承袭了孔子的思惟学说。“问于不能”,“问于寡”等都声明在研习上的谦厚态度。没有知识、没有才略的人并不是一文不值的,在他们身上总有值得你研习的处所。以是,在研习上,即要向有知识、有才略的人研习,又要向少知识、少才略的人研习。其次,曾子还提议“有若无”、“实若虚”的说法,指望人们长期维持谦和不傲慢的态度。第三,曾子说“犯而不校”,体现出一种宽绰的胸襟和谦让精力,这也是值得研习的。

8?6曾子说:“能够托六尺之孤(1),能够寄百里之命(2),临大节而不行夺也。正人人与?正人人也。”

(1)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亲的儿童叫孤,六尺指15岁如下,昔人以七尺指成年。托孤,受君主临终前的托付协助幼君。

(2)寄百里之命:寄,寄予、托付。百里之命,指把握国度政权和运道。

曾子说:“能够把年幼的君主托咐给他,能够把国度的政权托咐给他,面对死活死活的紧张关头而不迟疑服从。云云的人是正人吗?是正人啊!”

孔子所培育的便是有德性、有知识、有才气的人,他能够衔命协助幼君,能够管辖国度政权,云云的人在死活关头决不迟疑,决不服服,这便是具备正人风致的人。

8?7曾子曰:“士不行以不弘毅(1),任重而道远。仁觉得己任,不亦重乎?死尔后已,不亦远乎?”

(1)弘毅:弘,浩大。毅,强毅。

曾子说:“士不行以不宏壮坚毅而用意志,由于他义务强大,道路悠远。把完结仁做为自身的义务,莫非还不强大吗?竭力一生,死尔后已,莫非路径还不悠远吗?”

8?8子曰:“兴(1)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兴:发端。

孔子说:“(人的素养)发端于学《诗》,自主于学礼,实行于学乐。”

本章里孔子提议了他从事扶直的三方面实质:诗、礼、乐,并且指出了这三者的不同效用。它要肆业生不光要讲小我的素养,并且要有所有、精深的知识和技巧。

8?9子曰:“民能够使由之,不行使知之。”

孔子说:“关于老百姓,只能够使他们依照咱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明白为甚么要云云做。”

8?10子曰:“好勇疾(1)贫,乱也。人而不仁(2),疾之已甚(3),乱也。”

(1)疾:恨、憎恶。

(2)不仁:不吻合仁德的人或事。

(3)已甚:已,太。已甚,即过分份。

孔子说:“喜欢英勇而又恨自身太困苦,就会离经叛道。关于不仁德的人或事强迫得太利害,也会出乱子。”

8?11子曰:“若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此外不够观也已。”

孔子说:“(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假使有周公那样俊美的才略,假如傲慢自信而又小气小气,那此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8?1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1),不易患也。”

(1)谷:古代以谷做为仕宦的俸禄,这边用“谷”字代表仕进。不至于谷,即做不了官。

孔子说:“学了三年,还做不了官的,是不易找到的。”

孔子办扶直的重要方针,是培育治国安邦的能人,古时寻常研习三年为一个阶段,此后便可仕进。对本章又有一种表明,觉得“学了三年还达不到善的人,是很少的”。读者能够遵循自身的了解来赏玩本章。

8?13子曰:“确信勤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1),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1)见:音xiàn,同现。

孔子说:“刚强决心并竭力研习,誓死戍守并完满治国与为人的大路。不加入政局不稳的国度,不栖身在骚乱的国度。天下有道就出来仕进;天下无道就遁世不出。国度有道而自身贫贱,是屈辱;国度无道而自身荣华,也是屈辱。”

这是孔子给门生们传授的为官之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孔子为官处事的一条要害绳尺。此外,他还提议应当把小我的贫贱荣辱与国度的盛衰死活接洽在一同,这才是为官的基点。

8?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阿谁地位上,就不思考那地位上的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触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题目。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有僭越之嫌,就被人觉得是“违礼”之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便是要“规行矩步”。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持社会稳固,制服百姓“离经叛道”起到太要害效用,但对后代则有肯定的不良影响,尤为对大众不关怀政事,安分守礼的心态起到引诱效用。应当说,这是低沉的。

8?15子曰:“师挚之始(1),《关睢》之乱(2),洋洋乎盈耳哉!”

(1)师挚之始:师挚是鲁国的太师。“始”是乐曲的劈头,即序曲。古代吹打,劈头叫“升歌”,寻常由太师吹奏,师挚是太师,以是这边说是“师挚之始”。

(2)《关睢》之乱:“始”是乐曲的劈头,“乱”是乐曲的完结。“乱”是合吹打。此时奏《关睢》乐章,以是叫“《关睢》之乱”。

孔子说:“从太师挚吹奏的序曲发端,到结果吹奏《关睢》的结果,丰盛而优雅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8?16子曰:“狂(1)而不直,侗(2)而不肯(3),悾悾(4)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1)狂:烦躁、急进。

(2)侗:音tóng,稚子愚笨。

(3)愿:慎重、当心、俭朴。

(4)悾悾:音kōng,同空,诚挚的状态。

孔子说:“跋扈而不正派,愚笨而不慎重,表面上诚挚而不依约用,我真不晓得有的人为甚么会是这个状态。”

“狂而不直,侗而不肯,悾悾而不信”都不是好的德性德行,孔子对此相当恶感。这是由于,这几种德行不吻合中和的基根源则,也不吻合儒家一向倡议的“温、良、恭、俭、让”和“仁、义、礼、智、信”的请求。以是孔子说:我真不晓得有人会云云。

8?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研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忧丢弃甚么。”

本章是讲研习态度的题目。孔子自身对研习知识的请求相当剧烈,他也同时云云请求他的门生。这“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本来便是“学而不厌”一句最佳的注足。

8?18子曰:“巍巍(1)乎,舜禹(2)之有天下也而不与(3)焉!”

(1)巍巍:高贵、魁伟的状态。

(2)舜禹:舜是传闻中的圣君明主。禹是夏代的第一个国君。传闻古时间,尧禅位给舜,舜后来又禅位给禹。

(3)与:介入、关联的意义。

孔子说:“何等高贵啊!舜和禹获得天下,不是夺过来的。”

这边孔子所讲的话,应当有所指。那时社会混乱,政局骚乱,弑君、纂位者不足为奇。孔子赞许传闻时间的“舜、禹”,声明对古时禅让制的认可,他借歌颂舜禹,鞭挞事实中的这些题目。

8?19子曰:“大哉尧(1)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2)之。荡荡(3)乎,民能干名(4)焉。巍巍乎其有胜利也,焕(5)乎其有文章!”

(1)尧:华夏古代传闻中的圣君。

(2)则:模仿、为准。

(3)荡荡:浩大的状态。

(4)名:描述、称呼、歌颂。

(5)焕:光彩。

孔子说:“真宏伟啊!尧云云的君主。何等高贵啊!惟独天最魁伟,惟独尧才略模仿天的魁伟。(他的恩义)何等浩大啊,百姓们真不晓得该用甚么说话来抒发对它的歌颂。他的业绩何等高贵,他协议的礼节轨制何等光彩啊!”

尧是华夏传闻时间的圣君。孔子在这边用极俊美的说话歌颂尧,尤为对他的礼节轨制特别赞誉,抒发了他对古代先王的景仰情感。

8?20舜有臣五人(1)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2)。”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3),于斯(4)为盛,有妇人焉(5),九人云尔。三分天下有其二(6),以伏侍殷。周之德,其堪称至德也已矣。”

(1)舜有臣五人:传闻是禹、稷、契、皋陶、伯益等人。契:音xiè;陶:音yáo。

(2)乱臣:据《说文》:“乱,治也。”此地方说的“乱臣”,应为“治国之臣”。

(3)唐虞之际:传闻尧在位的时间叫唐,舜在位的时间叫虞。

(4)斯:指周武王时间。

(5)有妇人焉:指武王的乱臣十人中有武王之妻邑姜。

(6)三分天下有其二:《逸周书?程典篇》说:“文王令九州之侯,奉勤于商”。相传那时间九州,文王得六州,是三分之二。

舜有五位贤臣,就可以责罚晴天下。周武王也说过:“我有十个辅助我责罚国度的臣子。”孔子说:“能人罕见,莫非不是云云吗?唐尧和虞舜之间及周武王这个时间,能人是最盛了。但十个大臣之中有一个是妇女,事实上惟独九小我云尔。周文王患有天下的三分之二,仍旧事奉殷朝,周朝的德,能够说是最高的了。”

这段之中,孔子提议了一个要害题目,便是责罚天下,肯定有能人,而能人是相当罕见的。有了能人,国度就可以够获得责罚,天下就可以够安祥。自然,这并不就证实孔子的“硬汉史观”,由于在史册进展经过中,不凡人物的确表现了不行低估的庞大效用,这与国民大众的效用,都应当是不行无视的。

8?21子曰:“禹,吾一直(1)然矣。菲(2)饮食而致(3)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4);卑(5)宫室而刻苦乎沟洫(6)。禹,吾一直然矣。”

(1)间:闲隙的意义。此处用做动词。

(2)菲:浮浅,不丰盛。

(3)致:努力、竭力。

(4)黻冕:音fǔmiǎn,祭奠时穿的制服叫黻;祭奠时戴的帽子叫冕。

(5)卑:低矮。

(6)沟洫:洫,音xù,水渠。

孔子说:“关于禹,我没有甚么能够挑剔的了;他的饮食很简洁而刻苦去贡献鬼神;他通常穿的衣服很俭朴,而祭奠时尽可能穿得艳丽,他自身住的宫室很低矮,而努力于修治水利事项。关于禹,我的确没有甚么挑剔的了。”

以上这几章,孔子关于尧、舜、禹予以高度评估,觉得在他们的时间,一起都很完满,为君者生计俭朴,贡献鬼神,是执政者的楷模,而如今不少人冒死追赶权柄、身分和家当,而把国民的生计和国度的荣华放在了次要的地方,以古喻今,孔子是在向统制者提议告诫。

预览时标签不行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